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3月18日

时光里的土坯

□ 徐玉向

等我赶到老皮塘,一排刚摞好的土坯如一群踏实的庄稼汉,静静挺立在风中。

我蹲在一块土坯前,试着横过一个巴掌,却赶不上它的厚度。侧着头比画了一下,倘若它立起来,绝对高过我的膝盖。这么大的个头,要多少块砖才能比得过呢?

尽管,从我记事起村子里已陆续建起了红砖大瓦房。红砖要花了钱,再托人情去窑厂批。几万块砖,单单运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打土坯的活计,相对买砖就经济的多了。

一个壮劳力,一面铁锨,一柄榔头,一把瓦刀,借来土坯模就可以直接干上了。在塘埂的空地上,在泥水中拌上稳子和稻草,脱了鞋子直接踩。等泥草混合物有了韧劲,就往土坯模子里灌。齐了模子后,用榔头夯实,瓦刀齐了口面。提起模子,一块土坯就成形了。土坯之间要留足够的空间,制作土坯的最后一道工序须让给风。只有风彻底带走土坯中的水分,打土坯的活才算功德圆满。无论是水,泥,还是打庄稼后剩下的稳子、稻草,皆从自然中取材,经过人的手工,以及风的收尾。相比红砖的制作,土坯就是一个自然的馈赠。

打土坯是个力气活。和泥,踩拌,灌模,捶打,提模,无一不是出汗的事。然而,庄稼人最不缺少的就是力气。何况,是为自家生计流汗。

印象中,土坯在当时用途十分广泛。盖茅草屋它是主力军,垒猪圈支牛棚要用它,围院墙起锅灶也少不了它。

土坯一块踩着一块,一层压着一层,严严实实,终成为自然与人居之间一道坚固的防线。土坯盖的屋子,大多不是很高大,然而,土坯盖房子,历史却非常久远。

在我读小学时,土坯开始慢慢淡出我的视野。多年之后,每次想起塘埂上那排土坯,犹如面对一位饱经风霜佝偻着身躯的亲近老人。在你对他再也没了任何言语时,他却从褂子里掏出一把糖果放在你的掌心,注视着你离开。

--> 2023-03-18 1 1 黔东南日报 c212425.html 1 时光里的土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