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3月20日

从江:民族文化助推接边地区基层治理

本报讯(通讯员 林少丛) 近年来,从江县充分利用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将民族文化融入基层治理,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促进接边地区矛盾纠纷调解,民族和谐稳定。

善用民族文化作宣传,提升村民自治意识。根据接边地区少数民族聚居的特点,将民族文化作为政策宣传的载体,组建双语宣讲团,以“汉语+壮语”“汉语+侗语”“汉语+苗语”等形式,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国家政策以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方式传递给当地民族村寨群众。发挥县民族艺术团文艺宣传小分队作用,把民法典、防邪反邪、国家安全、疫情防控、禁毒等法律政策融入文艺作品,通过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侗戏、苗歌等传统表演以及新媒体刊播宣传等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寓教于乐,提高群众自治意识,让接边地区群众增强安全责任和防范意识,营造良好乡村治理氛围。今年以来,共开展“双语”宣讲党的方针政策300余次,创作民族文艺作品18个。

巧用村规民约作调解,筑牢基层自治基石。继承传统,因势利导,对原有的苗族“椰规”和侗族“款约”进行收集、整理、修订,并多次深入村寨,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补充调整增减内容,增加遵纪守法、村寨和谐、维护社会治安、移风易俗等条款,全面打造村规民约升级版。积极发挥村规民约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组织西山、斗里、翠里等接边乡镇和广西三江县富禄乡、梅林乡、广西融水县毗邻村寨群众不定期到接边地区举行“椰规”重温仪式,起誓遵守村规民约,维护接边地区和谐稳定。近三年来,接边村寨通过村规民约联合调解,成功化解了边界山林土地权属纠纷181起,维系广大接边地区各民族的稳定和谐,筑牢基层民主治理基石。

妙用民族节日作桥梁,促进群众和谐共处。结合接边地区群众山水相连,文化相通,习俗相近的实际,在黔桂两省(区)接边地区广泛开展“吃相思”、芦笙节、闹鱼节、亮布节、花炮节等民族节庆活动,促进两地群众交流、交往、交融,有效化解和预防各类矛盾纠纷。积极主动做好对接工作,联合广西、湖南接边村寨,举办了乌英苗寨新禾节民族团结暨传统文化交流联谊活动、斗里马安黔桂两省(区)接边地区苗族文化研讨交流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谊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唱响三省区坡’桂湘黔民歌联赛”活动等,进一步增进接边地区民族团结和友谊,促进两地群众和谐共处。

活用民族文化作钥匙,解锁基层治理新模式。以民族文化为抓手,持续深化接边地区共联共建的基层治理机制,进一步推动接边地区群众守望相扶,手足相亲,情感相融,促进经济、文化、治安等领域的交流沟通,切实解决接边村寨矛盾纠纷,弥补邻省区接边地区社会治理的薄弱环节。将整治陈规陋习、培养互助精神,推进移风易俗内容纳入基层治理重点,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和民族文化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育群众文明新风,促进两地群众互帮互助、团结友爱。

--> 2023-03-20 1 1 黔东南日报 c212504.html 1 从江:民族文化助推接边地区基层治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