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3月21日

天柱县蓝田镇:

“四种模式”做强羊肚菌产业促农增收

本报讯 (记者 姚志华 通讯员粟明月) 近年来,天柱县蓝田镇坚持党建引领,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重要抓手,采取“村企共建、飞地造血、自主经营、家庭农场”四种模式做大做强羊肚菌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增长和农户增收。

“村企共建”实现抱团发展。利用辖区内地理、交通、气候等优势资源,采取企业入驻到村、基地建设到村、利益链接到村的模式,以带项目、带技术、带信息等合作方式,大力培育发展羊肚菌产业。2022年,通过“党支部+村级股份合作社+公司+基地”的占股经营模式,按照村集体占比45%、企业占比55%的投入比例与贵州发鑫菌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流转土地870亩建立羊肚菌产业基地,发放土地流转资金52.2万元,辐射带动16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发放劳务工资210万元。

“飞地造血”盘活集体资源。由企业在坝区统一流转土地、统一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提供菌种、统一技术指导和统一销售服务,村集体派专人参与管理。以股份合作形式突破区域限制抱团投资,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偏远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等发展难题,打造村集体产业发展新样板。目前,已发放土地流转资金6万元,带动就业20人,发放劳务工资23万元,预计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0万元以上。

“自主经营”增加集体收益。坚通过“村级股份合作社+”模式,基地经营管理由村党组织书记、合作社负责人牵头,其他村干部参与,村级制定基地建设、田间管理、产品销售等任务表,实现合理分工、职责到人,企业提供全程的技术指导服务和产品保底收购,用工则通过雇佣周边农户来解决,有效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从应急式“输血”向可持续“造血”转变。2022年,蓝田镇凤鸣、蓝田等村整合资金100万元,建立了115亩的村集体羊肚菌产业基地。

“家庭农场”带动群众增收。以农户为主体,注重发挥种植大户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各家庭农场参与到羊肚菌产业发展当中,既解决了不少脱贫户和“三类户”的就业增收,又带动了新型农业产业的发展、扩大了“家庭农场”规模,有力巩固了脱贫成果,推动乡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22年,蓝田镇通过“合作社+农户”“示范户+农户”等发展模式,结合因户施策政策,由企业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产品保底收购,示范带动20家“家庭农场”发展羊肚菌115亩,带动就业40人,发放劳务工资40万元,预计经营总收入在100万元以上。

--> 2023-03-21 天柱县蓝田镇: 1 1 黔东南日报 c212589.html 1 “四种模式”做强羊肚菌产业促农增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