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张碧桃 杨婷) “采菇的时候手要轻轻地抓住菌尖,然后用刀轻轻割底部,千万不要带上泥,带上泥就会影响菌的品相和卖价。” 近日,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科技特派员张邦喜正在给敏洞乡高桂村的农户讲解羊肚菌采摘技术。当前正值羊肚菌收获的关键时节,采摘的细节将直接影响到羊肚菌的卖价。
剑河县山水林木富集,负氧离子含量高等自然条件优势为各类食用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2022年,剑河县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剑河县羊肚菌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张邦喜来到该县后,经过考察调研,最终选定了9个羊肚菌种植示范基地并选用三个羊肚菌优良品种进行试种植。
“经过相关专家对9个试验基地中的‘川菌G10’‘羊贵妃’‘黔羊肚菌1号’三个品种进行了测产,最终三个品种的平均亩产都超过200kg。既为我县羊肚菌产业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下一步,我们把这些好的品种进行集成,在全县推广运用。”张邦喜说。
现在,剑河县越来越多的科技特派员扎根田间地头,把科技触角直接延伸到农户,让科技的光芒辐射到各个角落,助力农户增产增收。
“老师们来之后教我们怎么整土、搭棚、浇水,今年种的羊肚菌收成不错,到明年我们就有信心自己种了。”高桂村村民姜大益表示。
据了解,羊肚菌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完成后,将建立高产栽培示范基地1至2个,推广面积 1000 亩。通过实施“稻菌”轮作模式,推动羊肚菌产业融合发展,形成集菌种培植、营养袋研制、成菌种植、技术推广、商品菌加工及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
“我们公司试种了三亩,预计单位亩产可达200公斤,今年市场价格可观。我们将进行羊肚菌深加工,主要是销往四川、广东等省份。”贵州建江菌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经理龙玮自信地说。
如今,各级派驻剑河县的科技特派员把科技成果转变为联系市场和群众的纽带,把创新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让科技在大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为助力乡村振兴作出新贡献。
(备注:1亩=0.0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