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代明炜) “村里对集体财务管理、重要议事决策、产业项目发展等情况是否进行公开公示,村民是否都知道……”近日,黄平县纪委监委来到上塘镇碗厂村,对村级集体“三资家底”管理情况进行督查。
村级小微权力虽小,但直面群众、关系民生,群众最关切、感受也最深切。今年以来,黄平县纪委监委根据省、州纪委工作部署,紧盯中央一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加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三资 ”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选取集体资源多、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多、资金投入大的5个重点村开展提级监督,将监督触角延伸至基层一线,打通村级监督“最后一公里”。
该县纪委监委细化“三资”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情况等5类20项监督检查内容,聚焦近年来村(社区)群众反映强烈的“三资”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公示不及时等问题,聚焦村(社区)“三资”重点项目、关键环节,综合运用调研座谈、实地走访、入户访察、查阅台账等方式,对“三资”跟进监督、精准监督、靠前监督,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护航乡村振兴。
与此同时,积极发挥“室组地”联动监督优势,对重点检查的各村“三资”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广泛收集群众反映,深入查找资金资产管理运行、资源开发利用、“三资”收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
针对检查中发现“三资”公开不规范、制度不健全、“两委”班子职能发挥偏弱等问题,县纪委监委将问题同步反馈至乡镇党委,明确工作要求,提出整改方案,划定“时间表”和“路线图”,下发《任务交办单》,强化责任落实。此外,督促县农业农村、民政、财政等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协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相关制度机制,从制度和流程上进行约束,有效管住村干部手中的权力,推动“三资”管理更加规范、透明。
目前,该县纪委监委已完成5个农村基层党组织监督检查,收集群众反映问题线索10余条,发现“三资”管理制度不健全、费用报销程序不规范等各类问题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