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3月25日

“双减”之下 “家长作业”也得摁住

○ 张全林

近日,河南焦作沁阳市一名学生的父亲,因在班级群内发表不满言论被老师踢出群聊,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这位家长在班级群内发了一句“家长又有作业了”,不但被老师踢出群聊,还被老师打电话“教育”。对此,沁阳市教育部门回应称,已获悉此事并介入,目前正在进行处理。

据报道,老师在班级群内发通知,要求学生写300字的心得体会,同时要求上交电子版。这不符合布置作业的基本原则,涉嫌将学生作业变为家长作业。本来,完全可以直接安排学生手写上交,培养孩子的书写习惯,而要求上交电子版,意味着必须使用电脑或平板完成作业,增加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由家长提交电子版,也增加了家长的负担。

对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长参与,但扮演的角色肯定不能代替教师,就如再棒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家长一样。如果家长参与教学过了界,教学秩序必然受影响。如批改作业之类,属教学范畴,而教学则需要有任教资格,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作为家长,未必都具备教师资格,往往让家长代为批改作业,显然是对学生不负责任,这与“家校合一”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一方面是对自己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再一方面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如果让家长代劳批改作业,老师当甩手掌柜,批改作业的意义势必大打折扣。

家长有家长的事,学校有学校的责任,理应各就各位。诸如安排家长轮值维护校门口交通秩序、打扫校园和教室卫生之类,就哭笑不得,甚至敢怒不敢言。如教室的卫生,究竟该由谁来负责,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也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教室卫生小扫除可以由老师指导学生去做,大扫除理应由专业人员去做。家庭保洁,还要请专业清洁人员,学校也不该例外,也应该有专门的物业管理和保洁工,不应该把这些事推给家长。学校的事动辄喊家长去值勤,也暴露学校管理有待完善,其实说白了就是“懒政”。

在孩子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的确需要“家校合作”,但良好合作的前提离不开合理分工。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家长积极配合教师工作,督促子女完成作业,在精力和学识许可的情况下,力所能及的辅导孩子做作业,帮助把关,但不应该大包大揽,代替老师。作为教师,应该强化职业精神,该自己做的事情责无旁贷,尽职尽责做到位,不能有意无意甚至习惯性地把自己的分内工作推给家长。只有各尽其责,各司其职,家校之间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互补氛围,共同把孩子教好。

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庭和学校需要加强沟通、相互配合、彼此支持,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边界必须明晰,不能让处于相对弱势一方的家长,一直负有“无限责任”且没有说“不”的机会。权利明晰、责任明确,才能让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之间形成彼此促进的“教育共同体”,这才是有利于孩子成长成才的健康教育生态。

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继续把“双减”督导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的通知》,系统部署做好2023年度“双减”督导工作。在“双减”的背景下,诸如杜绝“给家长留作业”理应成为共识。

--> 2023-03-25 1 1 黔东南日报 c212963.html 1 “双减”之下 “家长作业”也得摁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