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3月27日

产业引燕归 巾帼争出彩

—— 岑巩县平庄镇周安英发展茶树菇产业带富乡亲记

平庄镇发展茶树菇产业,带富一方群众。 (通讯员 胡攀学 摄)

○ 通讯员 蒋志敏 吴国明 姚瑶 杨琳

“菌棒注意消毒、袋口扎牢实点。菌棒要摆放整齐,上面再堆放一层就可以推进发菌室了。”尽管工人们都是熟手,基地管理员周安英还是要一遍遍地叮嘱工人注意每个细节。

时下,正值茶树菇育苗接种期,在岑巩县平庄镇茶树菇育苗基地内,工人们三五成组,将培养料进行装包、套袋、封口、接种,放进灭菌炉,忙而有序。

春季育苗接种,种子生长快,子实体朵型较小,易受病虫危害。把握好接种的每个步骤尤为重要。

“温度、湿度、光照、通风都要控制好。只有把每个工序搞懂摸透,接种好的菌棒菌丝才生得均匀,后期栽培的产量才高。”周安英一边忙活一边告诉笔者。

早在2019年,平庄镇按照“政府+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茶树菇产业。建设茶树菇包装车间1座,出菇大棚28座,新建日产6万棒菇苞流水线1条,发展林下茶树菇种植600亩,带动就近就业120人,周安英便是其中一员。

在这之前,周安英一直在杭州打工,进过纺织厂、当过技术工,从每月工资500多元到后来的6000多元。可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一直是她的牵挂。

为了方便照顾老小,2018年周安英毅然辞掉工作回到老家。凭着敢拼好学,周安英进到当地的茶树菇生产基地,从普通工人做起,仅半年时间学到了茶树菇接种、培植、采收各项技术。

“都说女子能顶半边天,我们妇女也不能落后。像现在老家有这么好的产业基地,到里面一边做工一边管理,一年能有5万元至6万元的收入,除去家里的日常开销,还有一大半结余。”周安英如是说。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带来新希望。平庄镇通过做亮产业名片,也为农村留守劳动力,特别像周安英这样力争出彩的女性提供就业平台。

“像接种这种活,女同志做起来动作麻利点。我们这里妇女同胞占多数,忙的时候有60人至70人。动作熟练点,一个月能挣4000元至5000元。我们一年的劳务支出就要100多万元来开销。”算起这笔经济账,在感谢之余,基地负责人丁德芬由衷地向女性同胞们竖起大拇指。

近年来,平庄镇立足全产业链打造和生态发展,积极培育林下茶树菇种植,历经3年时间,在平庄镇走马坪建成600亩林下茶树菇种植示范基地,产出的茶树菇产品质量荣获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2021年该基地被认定为第五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有了基地示范带动,不光盘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更为她们扎根农村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中间她们有的成为致富带头人、有的成为产业技术骨干,日子越过越红火。

(备注:1亩=0.0667公顷)

--> 2023-03-27 —— 岑巩县平庄镇周安英发展茶树菇产业带富乡亲记 1 1 黔东南日报 c213055.html 1 产业引燕归 巾帼争出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