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陈晓虎 姚进忠) 近年来,黎平县把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作为重中之重,抢抓新国发2号、“桥头堡”等重大政策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的实施意见》,围绕电商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电商产业模式,培养电商人才,提高品牌效应等方面,大力发展电商产业,促进群众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黎平县围绕“降本增效”目标,按照数字化、智能化标准,聚焦龙头企业少、基础设施弱、人才支撑不足等短板弱项,党政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调研,召开相关会议,研究制定《黎平县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黎平县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方案》《黎平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示范工作实施方案(修订稿)》等文件,不断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完善电商产业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培养,加快构建线上线下融合、覆盖全程、安全高效、便捷实惠的现代商品流通和服务体系。2023年,全力推进电商新媒体产业孵化园建设,力争建成电商产业示范园区1个,发展农村电商产业运营主体(网店)10个。
加快电商产业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黎平县与中国联通贵州省分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利用省大数据局帮扶的机遇,积极申报项目,推进“数字黎平”建设。截至目前,全县321个行政村(社区)实现宽带网络覆盖率100%,30户以上自然寨4G网络全覆盖,累计开通5G通信基站576座。建成县级电商中心1个、镇级电商站9个、村级电商服务站22个。同时创建电子商务创业平台,整合盘活闲置办公楼等资源,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吸引14家中小微企业入驻园区,为从事电商的群众创建平台,直接带动200余人创业就业。
按照“云仓+服务中心+站点+基地+农户”的一体化运营模式,建立“乡村集货、云仓集单、数据互通、统仓共配”电商供应链体系,形成“电商+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探索“互联网+企业+电商平台+农户”等模式,充分利用县域内3174家第三方网点和210家电商企业,指导和支持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互联网媒介,获得销售平台和技术支持,通过直播带货、网红带货,上架天猫、淘宝、拼多多等网络电商平台,将黎平的有机米、天麻、茯苓、油茶、茶叶等特色农产品远销全国各地。2022年黎平县霞宇油脂、蝉之声、黔香园油脂等10家企业网络销售1.19亿元;网红达人作品展现量突破5亿次大关,直播带货销售额达1700万元。
黎平县把人才作为农村电商发展重要支撑,以返乡高校毕业生、返乡青年、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巾帼致富带头人等为主体,加强电商产业前沿技术培训,让电商从业者全面系统地了解每一个环节,提高业务能力,培养一批爱电商、懂电商的农村电商实用型人才和产业带头人。2022年举办电商网红培训6期次,培训人数超过700余人次,带动创业100余人、就业400余人。用好职校资源优势,以黎平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载体,围绕培养新时代电商人才,在黎平职校建设培训创业基地和电商培训中心,开设3个电子商务专业班,招收学生137名,为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培育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完善电商人才储备库,筑牢人才“蓄水池”。
聚焦黎平资源禀赋、良好生态和特色产业,深入实施品牌战略,从产品种植、加工、包装、宣传、营销等方面找准特色优势,加快产品认证,提高市场占有率,着力打造统一种养、统一加工、统一标识和统一定价的县域“生态产品”品牌,形成规模生产、规模加工、规模营销的格局,不断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产业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充分利用全县3家绿色食品认证企业和10家有机产品认证企业,加强对农产品的绿色、有机认证,同时,积极融入黔东南州“苗侗山珍”区域公共产品,推动特色产业线上线下同步销售,2022年线上线下销售天麻、油茶、茶叶大米、食用菌等特色产品达到4亿余元。
2022年,全县电商企业发展到210家,网店3174家,网络零售额达2.1亿元,全省排名第27位、全州排名第3位,在全省县域第二方阵中排名第1位,增速8.22%,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完成1.28亿元,全省排名第10位、全州排名第2位,同比增长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