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杨健 龙应兰) 为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遏制不良风气,树立文明新风,近年来,施秉县深入开展“推进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专项行动。
双井镇黄琴村红白理事会是施秉县较早成立的村级理事会,两年来,理事会参照村规民约,依规审批红白喜事,杜绝买车、建房等其他事项办酒,减轻村民办酒、吃酒负担,规章制度起到了定心作用。尤其是喜事聘礼不超8万元,规定直系亲属及亲友送礼不超限额,还礼不附加,办酒桌数不超过40桌等系列细则不断完善,减少攀比之风,大家按章办事,村民的送礼压力和心理压力减轻不少。
“有这个红白喜事规定,大家都遵守,如果对方送我300元,我回礼不能超过300元,我心里也不会觉得亏欠对方。”双井镇黄琴村村民雷安明说。
两年来,寨管委在红白理事会的监督中,不断丰富了细则,尤其充分发挥“院坝协商”和“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减少红白喜事中不必要的“爆竹比拼、请托比拼”等内耗,及时纠正了一些“变通”,让村规民约撕破人们的“好面子”心理。现在各家依规备案办事,罗列礼金收款明细,接受村民监督,做到乡村讲法治,帮忙有情怀,顾及了更多民生福祉。
“2022年至今,登记办事的有34起,都是村民自愿来登记的,我们在主人家办事的时候,通过‘寨管委’和‘十联户’机制,向事主打招呼,要求他们在办事的过程中维护好办酒的秩序,少放烟花爆竹,并同时告诉客人要严禁酒后驾车,严禁酒后闹事。”双井镇黄琴村驻村干部李家玉说。
近年来,施秉县围绕民心所盼和所想,持续开展“推进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专项行动。施秉全县64个行政村12个社区,因地制宜,全覆盖制定了各地的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促使环境卫生、合约食堂、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爱心助学等一系列好机制得到保障,一批先进典型得到弘扬,关乎群众身边事和切身感受的制度得到执行,得到群众认可,改掉了一些陋习,惠及民生福祉,社会新风尚便蔚然成风。
“我们积极利用红白理事会做宣传,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同时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促进邻里和谐,积极推选先进典型,促进社会文明新风尚。”牛大场镇柳塘村副支书王一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