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4月06日

花开满城 风光正好

——中国地市媒体融合发展大会暨“全国百家党媒看柳州”印象纪实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国桢 杨光洪

惠风和畅,嘉宾咸集。

3月29日至4月2日,中国地市报年会在广西柳州市举行,来自全国23个省份、120多家媒体代表齐聚一堂,深入交流融媒改革经验,深度触摸柳州发展脉动。

柳州之行,花开正好,风光无限,令人留念。

花团锦簇

暮春,柔风甘雨。

缤纷紫荆,摇曳枝头,染红一城。

柳州的城市名片里,紫荆花是其中靓丽的一张。

这朵花,承载着柳州的气质和内蕴,见证着柳州市践行生态文明的脚步和足迹。

穿行柳州,很容易得到这样的印象:城市的路,落英缤纷;背街的巷,斑斓一地。

花,就似颜料,描摹出柳州这座城市的筋与骨、神与韵。

“荆”奇,是很多来过柳州之人的感叹。

这感叹,不仅缘于柳州的花开恣肆、风景独好,更源于花团锦簇背后的良好生态。

2020年至2022年,生态环境部通报的全国地级市城市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榜单中,柳州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地表水水质冠军,实现“三连冠”。

这是柳州的荣誉,也是柳州人的骄傲。

底气源于自信,自信源于实力。

柳州生态质量的实力,柳州人引以为傲的自信,就写在柳江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画卷里。

“柳江两岸,处处是公园。”柳州人就是可以这么自信地说。

百里柳江,碧水东流,绿树与紫荆相映相衬,步道与江岸交错相间,游人与景观相融相谐……入夜,灯火璀璨时,霓虹闪烁间,登一艘船,漫游柳江,更能在水中看到整座城市的倒影。

这就是柳江,这就是柳江人的自信。但柳江人也有过不那么自信的时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柳州由于发展工业,酸雨率最高峰值曾一度高达98.5%,成为全国四大酸雨区之一。彼时的柳州,工业污水直排柳江,污染严重。

自“九五”期间,柳州开始酸雨治理、生态重建,污水全部作截流处理,烟气必须达标排放。党的十八大以来,柳州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一手抓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针对老城区工业过于集中的情况,以搬迁一批、改造一批、关停一批、整治一批的方式推动污染企业整合重组,对一些治理无望、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关闭,对一些排污不达标但具有改造意愿的企业以“退城进郊”“退城入园”等途径进行改造提升。

用柳州人自己的话来说:“如今的美好景观,得来殊为不易!都是一步一个脚印,以刮骨疗毒的勇气、拼搏奋进的担当干出来的。”

脉动奔涌

“北有徐工,南有柳工。”

这简练的句式,生动凝练出柳州工业的深厚底蕴。

柳工集团,堪称柳州的旗帜,承载着柳州奋进的重量、拼搏的力量,自无须赘言。

在工业的另一个全新赛道——新能源汽车,柳州也正奋发有为,跑出加速度。

2022年,柳州新能源汽车产量,高居65万辆,次于西安、上海,高于深圳、重庆,全国每生产10辆新能源汽车,就约有一辆来自柳州。可谓在激烈的新能源汽车竞争环境中,争得一席之地。

“汽车”作为一个符号,已深深刻在了柳州的基因里。

走进东风柳汽,一条条生产线高速运转,火热的生产氛围令人印象深刻。

2022年,东风柳汽出口再创历史新高,出口的国家和地区超过70个;五菱新能源汽车服务G20峰会的消息刷屏海内外各大媒体平台,展现出“中国智造”的特有风采……

“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号召,借助广西深入加强和东盟区域合作的良机,逐渐形成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东盟市场的共生生态。”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汽车科科长梁焕强表示。

在柳州,随处可见新能源汽车奔跑在路上的身影。新能源汽车,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市民的出行方式、价值理念,同时,也愈加深刻地重塑着城市的肌理,让城市更加注重生态文明、绿色发展。

新能源汽车,不仅成为柳州一块崭新的城市招牌,更成为面向世界、扩大开放的一张靓丽名片。

履践致远

“真是令人惊奇!小米粉搞出这么大规模的产业来,不容易,值得好好研究总结。”2021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对螺蛳粉特色产业给予称赞。

一碗粉里,映照出柳州人开拓进取的意识、奋发有为的精神。

走在柳州,螺蛳粉的招牌,比比皆是;螺蛳粉的香味,深巷可闻。

一碗螺蛳粉,成为柳州一张“可食用的城市名片”。2022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600.71亿元,同比增长19.75%。“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跻身中国地理标志100强榜单,品牌价值突破100亿元。

“不以事小而不为”。把一碗小小的螺蛳粉,做成规模不容小觑的大产业,充分展现出柳州人“大事必作于细”的精气神。

在柳州,乃至全国,螺蛳粉,是个“圈粉”无数的“网红”。如何让这个“网红”变成“长红”,柳州人深有考量:就是要以工业化理念为引领,坚定不移走推动柳州螺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子,才能让“网红”变“长红”,才能在若干年后的柳州街头,再听到这句 “老板,来碗螺蛳粉,加辣!”

近年来,柳州紧紧围绕柳州螺蛳粉生产制作这个核心,通过贯通种养、产供销各个环节,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1+1>2”的规模化效应,创造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至今,柳州市已建成螺蛳粉产业园、螺蛳粉特色小镇、螺蛳粉电商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区,吸引原料供应、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10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

2023年3月,柳州更是推出螺蛳粉特色公交专线。游客坐上螺蛳粉公交专线,就能直达“网红”柳州螺蛳粉店。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一碗小小的螺蛳粉,柳州人尚且能做到专注、专攻、专精、专业,奋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开创新局、谱写新篇,必将也是可以预见的事。

--> 2023-04-06 ——中国地市媒体融合发展大会暨“全国百家党媒看柳州”印象纪实 1 1 黔东南日报 c213896.html 1 花开满城 风光正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