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杨伟) “咚咚咚……”清脆悦耳的铙钹声、震人心魄的鼓声从广场上“袭”来,引来周围群众围观。
近日,在天柱县坪地镇三鑫村广场上,只见一群村民衣着古朴,方阵排列,正在排练“铛铛鼓”,为应邀到天柱县城参加的商演做准备。
“我现在跟着铛铛鼓队伍到外面演出,每次可以挣到120块钱,补贴家用完全够了。”八阳村村民姚登高高兴地说。
据悉,坪地“铛铛鼓”是明朝洪武年间军民联欢的产物,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现用于民间娱乐和戏曲表演。2020年被评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今坪地的“铛铛鼓”已经成为天柱重大节日活动中的表演节目之一。
近年来,坪地镇充分发挥独特的民族文化优势,建立“党支部+传承人+村民”的模式,通过把300余名群众组织起来,成立铛铛鼓队伍,利用建机制、拿订单、传非遗等方式,拓宽群众增收道路,并逐步发展成为一项当地重要文化产业。同时,以“铛铛鼓”为载体,编排节目,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树立文明新风,改善群众精神风貌。
“我们依托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把文化带出去、传下去,让民族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助力群众增收,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八阳村党委书记龙秀炎信心满满。
据统计,坪地镇2023年“铛铛鼓”队伍共应邀参加演出170余次,总收入达到34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