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文良
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已高居世界第一位,青少年“恶视力”现象令人忧心——发病年龄越来越小,患病率居高不下,近视度数在加深。此次将学生总体近视率等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既体现了国家层面对预防青少年近视的高度重视,也是对保障国民视力健康相关政策的完善和延续。不过,要把这一好的政策落到实处,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更需要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多方发力,以确保青少年视力健康。
各级政府要根据《工作计划》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保障措施,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建立完善健康视力保障体系。同时要细化考核问责细则,与每一个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利益和责任挂钩,倒逼部门领导和每一个工作人员对做好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更重视、更主动。实施中,要防止一些部门把自身责任和考核压力传导给学校、学校又把责任和压力传导给家长的做法和现象发生。
教育行政部门要注重扭转义务教育应试导向,改变过去以升学率考核学校办学与教师教育教学的做法,而是依法按“五育并举”的要求予以客观评价。同时要指导督促各级各类中小学校从“双减”入手,减轻中小学生不必要的学业负担,并注意增加学生的户外活动、课外活动和体育活动时间,引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减少近距离长时间用眼,真正养成良好的用眼爱眼习惯。
卫生保健、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对近视康复治疗市场和机构的检查,尤其要对市场上各种各样“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治疗套餐、中医按摩、护眼贴、3D训练等产品进行跟踪监测,对那些不具备治疗资质的机构及人员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那些治疗后收效甚微甚至近视度数不降反而上升特别是“三无”的治疗产品和设备一律查没销毁,从而遏制近视康复治疗市场的乱象。
广大青少年的家长们不要轻信所谓的治疗近视广告,认识到“近视不能治愈”的科学道理,其防控的关键是抓早抓小。因而要针对孩子自制能力差、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的特点,减少孩子尤其是学龄前或小学低年级孩子接触各种电子产品的机会,控制其看电视时长,并经常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与孩子搞些亲子活动,真正使孩子从小养成科学用眼、爱眼护眼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