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余天英 通讯员 吴啟萍) 时下,正值百合春季管护关键时期。在岑巩县天马镇白岩坪村百合种植基地,绿油油的百合在春风中展露身姿,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着给百合松土、施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这段时间,我们天蒙蒙亮就来基地干活了,每天可以挣100元。现在我们顾家收入两不误,好得很呢!”村民欧国兰高兴地说,干的都是手上农活,得心应手,工资当天结算,大伙都很开心。
据白岩坪村党总支部书记瞿秀芝介绍,百合种植周期长、投资成本高,栽种和日常管护需要大量劳动力,每亩百合从播种到采收需要20多个工天,为群众提供了大量稳定的就近务工机会、拓宽了增收渠道。
“发展产业才能带动村民就近务工,百合产业持续兴旺得益于‘轮作模式’。”天马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冉光俊说,全镇的粮食种植地、烤烟种植地、中药材种植地都是采用隔年交替种植轮作模式,轮作模式能极大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解决土壤肥力退化问题,促进作为生长,使土地得以高效利用。
“百合每块地不能连续两年重复种植,所以今年我种植的50亩百合是选择去年的烤烟地。”种植大户张明富说,每亩百合投资成本约8000元、人工成本约2000元。百合与其他作物轮作,如果管护得当,亩产可达1500公斤,产值15000元。
百合药食同源,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好,适合种植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利于排水的砂质土壤中,而天马镇良好的土质资源、高海拔气候和轮作模式等出产高品质百合的利好条件,成为众多百合种植主体落户的关键,是名副其实的“定制药园”,所产百合畅销全国各地。
近年来,天马镇通过党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持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也实现了产业持续增效、群众持续增收。目前,该镇发展“药+N”轮作种植百合620亩,预计产值800万元,带动群众就近务工1.5万人次。
“为了让村民就近就业增收,天马镇采取‘党支部+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协调种植主体,高效推进轮作模式,带动村民参与产业发展。”天马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说,只要把产业发展起来了,当地村民既收获了土地租金,又当起了产业基地工人,还能方便照顾家里,乡亲们对这一做法十分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