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4月16日

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 我州各地春耕生产一线见闻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天英 通讯员 文静

最美四月天,春耕春种忙。在黔东南广袤的田野上,人们辛勤耕耘、播种希望,用劳动绘就了一幅幅春耕农忙画卷。记者走进凯里、从江、岑巩等地的乡村田野,春耕产生工作如火如荼,田地里机器轰鸣,犁铧耕作,浇水施肥,移栽培土……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群众忙碌的身影。

近日,在岑巩县天马镇杜麻村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村民们正抢抓农时,进行杂稻制种父本起垄、覆膜、播种等工序,一派繁忙的劳作景象。

岑巩县是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已有47年历史,今年该县计划发展杂交水稻制种3.8万亩(1亩=0.0667公顷)。目前,在岑巩县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种植大户和种业公司开始为今年杂交水稻制种做准备。

近年来,该县将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作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来抓,每年可向市场提供优质水稻良种800余万公斤,辐射带动周边县市发展杂交水稻制种1万亩以上,有效带动周边农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在凯里市碧波镇碧波村烤烟种植基地,放眼望去,烟垄上一排排白色地膜纵横交错,村民们三五一组忙碌地打孔、栽苗、浇水,勾画出一幅生动的春耕画卷。

今年凯里市共计划种植烤烟2400亩,预计产量30万公斤,产值约900万元,带动1000余名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增加创收。

在碧波镇烤烟育苗基地里,大棚内嫩绿的烟苗在阳光的照耀下十分耀眼。“手和扦子必须要消毒,消毒过后再匀苗,像这种壮苗才行,然后给缺窝的补上,必须要按一下,不按的话它的根成活率就低了……”凯里市烟草专卖局烤烟技术员赵华详细指导村民们管护烟苗、施肥、剪叶等栽种细节的注意事项。

为了迎接即将移栽的烟苗,种植大户林光辉也在积极准备,在他承包的地里,十几个工人正在犁土起垄覆膜。林光辉告诉记者,多年的种植烤烟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每年通过种植烤烟都能有可观的收入,来基地帮忙干活的都是当地群众,最忙的时候用工量一天能达到40余人。他们只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品种即可移栽,而从育苗移栽到烟叶收成,技术员几乎全程参与指导。

在从江县贯洞镇贯洞村罗汉果种植基地,100余亩成片的斜坡地里打满了竹桩,十几名村民正在基地里分工有序地忙碌着,有的忙着搬运肥料、有的施撒有机肥、有的锄地挖坑、有的移栽果苗套袋……大家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近年来,贯洞村紧扣“生态强乡、产业富民”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引导村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罗汉果、百香果等产业。如今,小小罗汉果、百香果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香饽饽”。

罗汉果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种植、授粉、采摘等全过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贯洞村党员致富带头人瞿阳林告诉记者:“今年我们试种罗汉果100多亩,都是和企业签约合作的,属于订单产业,公司出技术指导、包收购,我们就安心种植管护。”

正在基地忙碌的村民张艳梅就是产业发展的受益者之一,在基地引入罗汉果后,她不用外出,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养家。“以前总是去外头打工,现在村里有产业了,平时基地有工做,我都会来,每天120块钱,挣钱顾家两不误。”言谈中这位羞涩的农村妇女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 2023-04-16 —— 我州各地春耕生产一线见闻 1 1 黔东南日报 c214621.html 1 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