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钟远俊) 近年来,镇远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为抓手,用活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平台,着重在提升群众综合素质、转变群众生活方式等方面抓细抓小抓实。在移风易俗上持续发力,推动文明新风吹遍乡野,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丰富宣传手段,引领文明新风。充分发挥全县12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抓牢党员先锋队、“五老”宣讲队、青年骨干队、志愿服务队等宣讲队伍,积极开展“理论宣讲”“文明新风宣传”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利用微信群、电子屏、宣传彩页、墙体壁画等手段强化宣传,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文明教育,提升文明素质。并结合“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邀请文化团队,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表演形式,把移风易俗内容送到家家户户。目前,全县累计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宣讲活动15场,发放文明新风宣传资料8000多份,深入乡村开展理论宣讲78次,覆盖群众3万多人次。
建立制度树规矩,推动文明新风。在全县110个村、5个社区、4个居委会组建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将文明新风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居规民约》等,使广大群众办理婚丧事宜有章可循。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良好风尚。借助“合约食堂”治理模式,探索符合镇远县村(居)群众乐于接受的倡导性示范性标准,组织党员、群众签订文明新风承诺书,建立红白事宜登记备案制度,理事会对红白事实施全程监督,并指导红白事事主按照标准和程序办理,让文明新风宣传在群众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重视激励树榜样,落实文明新风。注重发挥村“两委”和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做到“五带头”:带头节俭办理婚丧嫁娶事宜、带头革除陈规陋习、带头树立文明风尚、带头参加文明新风培训、带头宣传文明新风,切实提升文明新风工作的感召力。以积分超市激励制度为抓手,结合全县工作实际开展“美丽庭院”“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等评比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进一步增强村民文明意识。目前,全县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2人、中国好人2人,贵州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3人、贵州好人4人、州级文明家庭1个,县级以上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58人,县级各类典型8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