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杨秀清
2022年以来,州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部署 ,把乡村振兴帮扶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党建引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谋划一系列工作举措,着力提升帮扶工作实效,努力在乡村振兴中展现人大新担当新作为。
加强组织领导
筑牢乡村振兴帮扶战斗堡垒
乡村振兴,党的领导是根本,党建引领是关键。州人大常委会党组从战略发展的高度谋划有关工作,创造性地提出组建州人大常委会机关乡村振兴帮扶工作专班。通过组建工作专班,选派1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帮扶村所在的凯里市大风洞镇挂任党委副书记,选派1名副县级干部、2名科级干部到3个帮扶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
同时,制定印发《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机关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引领,落实好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明确乡村振兴帮扶工作的措施和路径。
“修建龙井沟到田坝的水渠是群众多年盼求,2022年,州人大常委会机关乡村振兴帮扶工作专班成立以后,加大了项目争取力度,投资35万元动工建成了水渠,打通了都力稻田大坝的血脉。”大风洞镇都力村驻村干部刘大维说。
完善帮扶机制
保障乡村振兴帮扶稳步推进
健全帮扶工作专班运行机制。乡村振兴帮扶工作专班定期召开专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帮扶村乡村振兴重大问题。完善机关党组班子成员联系帮扶村党支部机制。为加强帮扶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印发《关于建立机关党组班子成员和机关党委委员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制度的通知》,2022年,机关党组班子成员深入帮扶村调研指导20余次,深化“三联三助”活动,机关各党支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帮扶村调研走访,倾听群众心声,了解村情民意,为帮扶村产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等问诊把脉、建言献策。
“州人大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做到帮扶力度不减、帮扶举措更实、组织重视更强,建立了帮扶专班与大风洞镇党委、政府的指导帮扶机制,畅通了汇报沟通渠道,让基层呼声传达更便捷。”大风洞镇党委书记叶齐齐说。
强化统筹协调
形成抓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合力
如何把现有力量有效整合起来,形成工作合力,州人大常委会机关立足自身实际,强化统筹协调,谋划一系列帮扶工作方案和具体工作措施,推动乡村振兴帮扶工作走深走实。
通过开展“乡村振兴大风洞行”系列帮扶活动。积极牵线搭桥对接企业、爱心人士参与乡村振兴行动,充实帮扶工作力量。
携手黔东南州乙炔氧气厂为帮扶村杉树林、都蓬、都力三村捐赠西洋复合肥8.5吨,及时解决帮扶村种植葡萄专用化肥短缺的燃眉之急。
协调贵州中科汉天下电子有限公司为帮扶村小学支持“六一”慰问金6000元。
携手州红十字会、飞云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大风洞镇及都蓬、都力、杉树林村捐赠价值12万元的百姓常用药品。
……
“州人大常委会机关帮扶以来,理清发展思路,加大产业发展,如平良贡米、水晶葡萄品牌建设等。”州人大常委会机关派驻挂任大风洞镇党委副书记潘思璇说,“平良贡米”主打品种、技术规范、订单采购、包装标识、生产销售“五统一”初见成效,销售资质上突破瓶颈,2022年成功申办了食品生产许可证(SC证),拿到了进入市场的“通行证。”
2022年,州人大常委会机关累计为帮扶点协调落实资金近1000万元;完成修建及道路硬化5条3000米、田坎硬化300亩,修建、修缮灌溉和排污水渠2000米,大风洞镇逐步形成了以平良贡米、水晶葡萄为龙头,生猪、油茶、工业辣椒和稻田养鱼等多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