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金延霞) 近年来,麻江县大力推行党建引领“寨管委”“十联户”“合约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三元共治”乡村治理模式,切实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公里”。
共商共管,“管”出邻里新和睦。以自然寨为“微单元”,组建“寨管委”340个,配备“寨管委”委员1310人,在寨中打造集办公议事协商、党员活动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办公场所,把“请你来商量”协商平台搭建在村口院坝,在优化为民办事流程的同时,围绕“党委的事、村里的事、群众的事”,通过“走访协商、自治协商、会议协商”的方式,广泛听民声、汇民智、集民力,让村民直接参与村寨重大事项和日常事务的讨论与协商,形成村级党组织、党员、乡贤寨老、群众共商共议的基层治理模式,推动乡村治理向自然寨延伸。比如,贤昌镇通过建立“寨管委”责任制的“一委三包五按月”(成立村级卫生管理委员会;包农户、包路段、包河道;按月收费、按月评比、按月公示、按月表彰、按月奖惩)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制度,探索出农村生活垃圾清运用者必付费治理方式,有效整治村庄美化靓化,进一步促进村寨邻里和睦。
共建共联,“联”出治理新效能。构建“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模式,健全“村(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网格体系,全县划分网格党小组507个,全面推行“十联户”网格化管理,在网格内以10户左右为标准,共划分“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十联户”自治单元4092个,充分发挥联点帮扶单位等组织优势,强化资源向网格聚集,全面开展“十联户”联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环境卫生等,形成网格党支部、村(居)民自治、社会力量参与共治的运行机制,实现联户联守联心,推动抱团发展。比如,坝芒乡水城村充分运用“十联户”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网格+金融+农户”服务模式,由麻江农商银行坝芒支行的1名客服经理担任9个网格的金融网格长,将金融服务延伸到联户之中,帮助村民办理农业产业贷款服务,有效助推坝芒乡“菜篮子”基地融入大湾区的建设。
共享共约,“约”出文明新风尚。规范村级小微权力清单,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好《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拓宽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完善群防群治、联防联治机制,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通过组织群众“说事、议事、主事”,倡导群众的事群众议,村寨的事村寨管,进一步助推乡村合约化管理,推动农村风气向上向好。比如,宣威镇卡乌村采取“五统一四管控三倡导”(统一审批、统一天数、统一餐标、统一菜谱、统一礼金;管住滥办酒席、管住攀比浪费、管住食品安全、管住环境卫生;提倡规范办酒、提倡简洁办酒、提倡文明吃酒)推进合约食堂规范管理,坚决刹住滥办酒席风气,倡导文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