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树林
独处,是享受,还是忍受,也许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和见解,都有自己的倾向性。
“独处一室,心存高远,即便是方寸之间也会如浩瀚的宇宙;心若有乐,丝竹之声便会萦绕耳边,让你如痴如醉,身心透亮……”我是一个习惯独处的人。一个人在家打开音乐,在桌前静静地看书也好;一个人在阳台上,默默感受到阳光的抚摸也罢;抑或,一个人到公园里,沿着小径徘徊;一个人坐在慢车上,体验那种独自走天涯的感觉……
不知何时,我习惯了独处的生活体验,感受到了一种不一样的烟火,触摸到了于自己的精彩。
大千世界,缤纷多彩。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原子,而是被嵌入到形形色色的网络之中。为了“争上游”,为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很多人习惯了忙忙碌碌、你追我赶的生活,全然失去了独处的耐心,距离那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且透疏桐观缺月,还扶弱柳听鸣蛙”的生活情趣也渐行渐远。
即便如此,依然有一些人从喧嚣的世界走了出来,回归静寂的心境,扮靓花香四溢的私人花园,从而在独处的时间里提升自己;抑或将自己的生命与独处的时光握手言和,从而共同奔赴时光的另一场盛宴吧。或许是“物以类聚、鸟与群飞”,我的作家朋友圈里,不少都是这样的人,他们都能够抵挡住窗外红花绿草的诱惑,耐下心来用文字打磨自己的内心,继而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独处是最能检验一个人能力的时光,更是最能丰盈自己内心的光阴。
“独处并非逃避,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参与”,这是《纽约时报》资深专栏作家斯蒂芬妮·罗森布鲁姆所著的《精致的独处》封面上的一句话。
独处不是孤寂,更不是被世界所遗弃。因此很多人在独处期间不仅感受到了真实的自我,而且活得比许多“世中人”更加精彩,让独处也“黄袍加身”,充满了诗意和芬芳。
记得疫情期间的“禁足”,一些人对从天而降的独处时光,一开始也不适应,但慢慢开始喜欢并享受这段闲暇,无论是阅读了过去因时间紧张而无法阅读是书籍,还是开始钻研美食;无论是屏蔽掉不必要的线上“外交”为考研做储备,还是网上搜集各地风景照汇集成册……他们也都在独处的时候,让自己的灵魂变得愉悦,让自己的精神有了寄托,这样的独处无疑是一种美好的存在。
“群居守口,独居守心”——这是晚晴中兴名臣曾国藩自箴名言。这句话折射出了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意思很好理解:与人相交,不言功过是非与个人喜恶;个人独处,戒除轻狂、嫉妒、贪恋之念,养得自省、自律、宽容之心……独处的时光里,没有外力的约束,更没有了别人的窥探,而这个时候必须得“守住内心”,不仅要用感兴趣的事物填充,而且更要认真审视自己的人生,解读自己内心的密码,从而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去享受翱翔于心灵世界的那一份轻灵。
在独处中让灵魂真正地回归自己的身体,并和生命中美好的事物相遇,这也许就是独处摇曳的曼妙与诗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