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德珍
周末,因为琐事跟老公拌了嘴,我一气之下,就回了乡下老家。
恰巧,母亲要去山里摘槐花,我便陪母亲前去,顺便散散心。摘槐花的时候,我仍旧想着拌嘴的事,一不留神,衬衣的袖口处就被槐枝刮了一个洞。回到家里,我赶紧把衬衣换下来,并打算把它丢弃了。谁知,却被母亲拦了下来。母亲说,不过是个小洞,缝几针就好了,扔了多可惜呀。说着,她便端出自己的针线笸箩。
母亲的针线笸箩是她的陪嫁物品,用细软的柳条编制而成。里面装着锋利的剪子,花花绿绿的彩线,形状各异的布头,大小不同的银针,粗细不等的锥子,还有顶针、按扣等小玩意,琳琅满目。别看这些东西不起眼,却承载着母亲这一辈子缝缝补补的生活。
幼年的时候,我很淘气,喜欢爬墙上树,刮坏衣服时常有的事。每次,母亲都会耐心地把刮坏的地方一针一线缝上,顺便再绣上别致的图案,如锦上添花。有时候,父亲的衣衫上的纽扣松了,母亲便穿针引线,用细密的针脚将松动的扣子固定住,这些扣子比之前牢固多了;还有时候,家里的床单或窗帘被洗出破洞了,母亲就会找来花色相近的布片,覆在破洞上,不仅补得严丝合缝,还让破洞的地方更加厚实耐磨……
很快,母亲就将袖口的破洞缝补好了。为了美观,她还特意用彩线在补丁处,绣了一枝粉嫩的桃花。母亲将衬衣递给我,说,丫头,看看,合不合心意。我接过衬衣,捧着看了又看,这件衬衣不仅没有因为补丁变得丑陋,反而多了一份灵动和俏皮,便欢喜地说,真好看,这衬衣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母亲看着我,意味深长地说:“丫头,婚姻就像一块布料,经过了无数的洗涤、摩擦和穿戴,就会出现磨损、撕裂等问题。这时候,有些人会选择逃避或者放弃,但是有些人,会选择面对,并寻找办法把裂痕缝补起来,让感情变得更加有韧性。”
我猜,母亲定是知道我跟老公拌嘴的事了。刚要解释,就接到老公打来的电话,电话刚接通,他就忙不迭地道歉:“老婆大人,早上的事是我不对,我诚恳地给你道歉,你今天早点回来,我买了你惦记已久的项链,还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鱼。”我正想硬着嘴,去反驳他,就想到了母亲刚刚的话,便软了语气,说,我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对了,我跟妈摘了槐花,可新鲜了,回头我带回去点儿,给你做槐花饼吃。闻言,电话那头的老公,兴奋不已,说,太好了,我早就想吃老婆做的槐花饼了。
一旁的母亲,悄悄松了口气。
临走时,我的后备厢里除了有新鲜的槐花,碧绿的青菜,还有一个崭新的针线笸箩。这个针线笸箩本应是我的陪嫁品,但因为我嫌它丑陋,又觉得用不上,执意不肯要,就留在了母亲家里。母亲站在车旁,看着笸箩,对我千叮咛万嘱咐说,丫头,缝缝补补才是生活的真谛呀。我点点头,载着母亲为我准备的针线笸箩,载着母亲一生的缝补哲学,信心满满地驶向了自己的小家。
细想一下,无论是物品,还是生活,都会有出现裂痕的时候,而缝补就是一种积极应对的方式,它不仅可以修复受损的部分,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感念过去,珍爱现在,如此方能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