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育兵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网络问政对于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解民之所忧,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网络问政重在实效。这个实效,首先表现在回复上。民众通过网络进行留言、求助,首先希望得到的是地方政府的回复。因此,做到有问必答,及时回应网民关切是第一位的。从回复率统计来看,雁塔区、西安高新区等44个区县(开发区)回复率为100%,这充分体现了这些地方对网络问政的重视。
网络问政的实效性,也体现在回复的时效性上。紧病慢大夫,是群众所不愿看到的。对于网络问政,也是如此。回复的越及时,表明地方越重视,工作效率越高。反之,则可能会引发群众的不满。虽然民众反映的问题可能一时无法解决,需要协调更多的部门,或者需要调查研究,但尽快给予回复,仍是必要的。从统计来看,一些县区均在帖子发布3天内答复了网友的留言,不少县区在收到问政信息后较快给予了回复,这些都是值得称赞的。
网络问政的实效性,还体现在群众对回复的满意度上。一些地方或是不回复,或是回复时顾左右而言其他,东拉西扯,大话空话不少,就是不提及问题的解决。这样的回复,是很难得到民众认可的。所以,问题是否得到了彻底解决,民众对问题的回复是否满意,是衡量网络问政的重要指标。有网友在问题得到解决后反馈“工资到账了!感谢平台和政府部门为农民工撑起一片天”,也有网友称“万分感谢!半个月以来第一次享受安静的周末时光。”这些反馈,显示了网友对网络问政的满意度。
考察网络问政的成效,还有一个指标,即网友留言热度。一般来说,那些能够给予回应、回复及时、问题得到解决的区县,民众网络问政的热度就高。而那些不能及时回应民众关切、问题难以得到解决的,网友留言热度就低。网友留言热度低,很难说是“虽欲言,无可进者”,而是民众已经对网络问政已经失去了信任。这并非好事。小患不除,可能会积累成更大的矛盾。一旦爆发,后果难以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