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张燕 龙丽琴 何宣杰) 近年来,丹寨县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创新探索“政府引导、村民主体、保护为本、活化为策”的保护利用模式,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基础设施,提升村容村貌上下足功夫,全县17个传统村落得到大力保护和发展,并焕发新的活力,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村庄。
南皋乡清江村,2019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走进清江苗寨,吊脚楼、芦笙堂、风雨桥、古树群,一个个“古”味延绵的苗族建筑风貌和自然景观呈现在眼前。
2018年,丹寨县整合各方资金对该村250多户房屋进行了修缮改造,并进行挂牌,原汁原味地保持了传统房屋构造、村落以及周边环境的整体空间形态。
如何更完整地留住传统风貌,该村实行“硬核”管理办法,将传统村落保护列入村民自治公约,充分发挥“十户一体”共建共治网格化管理模式,将250户划分为25个网格小组,在私搭乱建、环境卫生等方面互相评比和监督,增强村民对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爱护意识和责任意识。
“现在我们村的卫生搞得干干净净,不存在乱搭乱建和扩建的现象,现在大家都很自觉,我们的传统村落村貌保护得很完整。”清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田兴兵介绍说。
另一方面,通过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村容寨貌焕然一新。
近段时间,村里正组织工人开挖管沟、修建污水井,安装污水管道,排污设施连通各家各户,投入使用后,污水排到管道经过处理后再排放,解决了以往乱排放问题。除此之外,村里还修建了2个消防池、7个垃圾箱,每隔50米,就能看到一个垃圾桶,村寨环境卫生大幅改善。
在清江村,古树群是最靓丽的一道风景。这里有存活百年以上的金丝楠木57棵、榉木2棵,高大挺拔的古树群把村子装扮得郁郁葱葱,美不胜收。今年,先后有2万多人慕名前来打卡。
在古树群,每棵树木都有自己的挂牌“身份证”,树龄、保护等级、古树级别、挂牌时间等一目了然,清江人还将古树保护写进村规民约,不得砍伐古树,生态环保理念代代相传,村民爱绿植绿护绿。此外,村里还聘请“专职护林员”负责日常看护。
传统村落保护好了,游客也来了。近年来,清江村大力挖掘乡村文化,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厚植发展底蕴,走好农文旅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目前,全村民宿经营5户,农家乐5家,小型超市4家,清江村每年会举行的传统“翻鼓节”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旅游,村民们还可民宿就业、村寨演出等获得收入。2022年,该村接待游客达8万人。
“游客很喜欢到这里来体验,我们结合传统村落的布置,民宿全是木制的,今年上半年我们接待了2万多人次,预计全年要突破6万人次。”清江村民宿负责人杨林说。
据了解,丹寨县专门成立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全县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有关工作,累计申报获得中央、省级、州级专项资金4000多万元,实现传统村落公共建筑修缮全覆盖。率先在传统村落挂牌成立司法保护中心、纠纷调解中心、法官工作站等,全面构建完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制度体系,全力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文章,绘就乡村振兴最美画卷。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传统村落风貌特色,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探索多种保护利用模式,创新符合丹寨实际的长效机制。同时将传统村落作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优先支持对象,扎实推进各类保护活化项目,切实留住传统村落的‘形’、守住传统村落的‘魂’。”县住房保障中心主任王祖清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