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潘仁福) 近年来,龙场镇黄腊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践行“四千”精神,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善于实践,积极谋划村级产业发展,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弘扬“四千”精神助推乡村振兴取实效。
发扬走遍千山万水精神,筑牢真情听民意。黄腊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弘扬走进千家万户,走遍千山万水精神,深入田间地头,走入寻常百姓家中,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衡量驻村工作成效的标准,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听民声、解民忧、事办实、出成效,让脱贫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发扬说尽千言万语精神,筑牢思想访民情。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州、市两会精神宣讲上,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发扬千言万语精神,通过乡村夜校培训、“坝坝会”宣讲、召开户主大会及上门走访宣传等方式,把党的惠民政策、党的理论化作“千言万语”送到“千家万户”,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好声音好政策都能声声入百姓耳,用真诚的“土话”打动群众,融入群众的心理,筑牢群众思想根基。推动黄腊村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发扬想尽千方百计精神,筑牢智慧解民忧。黄腊村曾作为全国深度贫困村之一,山高地少、耕地更稀缺、没有一块10亩以上的平整耕地,老百姓靠山靠水根本吃不饱。近年来,在帮扶单位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帮扶和支持下,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弘扬想尽千方百计精神,因地制宜,将低产低效国储林变成了优势产业资源,发展林下中药材茯苓和蓝板蓝根100余亩。将50亩“非粮化”“非农化”耕地复耕、复种水稻、玉米、油菜及蔬菜等农作物,使原来的旱土地也变成了“金土地”。同时积极发展本地红薯酒、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不断破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村民致富。
发扬吃尽千辛万苦精神,筑牢实干聚民心。龙场镇黄腊村驻村干部甘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舍小家为大家,持续擦亮第一书记品牌。以敢于吃苦、甘于吃苦、善于吃苦,多当几回“热锅蚂蚁”、多接几回“烫手山芋”,发扬吃尽千辛万苦精神,带领村民群众一起谋发展共致富。通过“党建+兵支书”致富引领,成功打造省级首批“兵支书乡村振兴示范点”。通过“党建+宜居乡村”示范带动,扎实推进“庭院美化”示范点创建工作,在实践中练出“宽肩膀”“厚胸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