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5月01日

牵手大湾区 铸造新动能

—— 我州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构建现代工业体系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佳丽

从江南海共建产业园、榕江居之谷家居产业园、锦屏木材产业园、剑河京诚药业配方颗粒、台江碧桂园鲟鳇鱼三产融合、海生玻璃、山东鲁控再生铅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

凯里黔玻永太、锦屏盛伟生态板深加工、天柱宏泰钡盐二期、台江麒臻环保二期等34个亿元产业项目建成投产;

与康佳集团、明阳集团、华润集团、广药集团、海天集团、瑞华制药、粤旺集团、江楠农业、固生堂等达成项目投资合作意向。

……

去年4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并将“产业转移示范区”放在“四区”战略定位之首,要求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

政策实施以来,我州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唱响围绕优势资源和主导产业抓招商抓项目主旋律,通过重点发展5大主导产业及N个特色产业,推动产业聚集发展,加快构建黔东南州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全州引进优强企业217家,新增产业到位资金373.1亿元,引进大湾区重点产业项目239个。

黔东南州金锐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浩宏对此深有感触。

为有效推动从江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分工,走出一条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市场化合作之路。南海区重点国有企业佛山市南海金智投资有限公司与佛山市国资广东佛高城市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黔东南州金锐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专项负责佛山-黔东南东西部协作产业园开发、建设、运营。

该项目是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与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全方位深化粤黔协作共同实施的重点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60亩,目前正火热建设中。

陈浩宏表示,项目建成后,通过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推动从江乃至黔东南州的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引入具有黔东南本地资源特色的中药材资源产业、大健康产业、食品加工产业、家具制造产业及上下游配套服务产业,将南海区打造优质产业载体的经验、做法复制推广到从江。

而在凯里市炉山工业玻璃产业园内机声轰鸣,工人们娴熟而小心地将一箱箱玻璃装上大货车,随即一辆辆满载玻璃的货车相继驶离成品车间,向粤港澳大湾区进发……

这样的火热场景天天在产业园里“循环播放”。车间负责人说:“每天除了发往贵州省内及周边市场的订单,还有十几单发往佛山,天天都有几十辆大货车在排队装货待发。”

“整个黔东南都应是一个‘桥头堡’,而不仅仅是‘黎从榕’3个县的事。”深刻领会文件精神,黔东南以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为“支点”,撬动全域突破发展。

——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产业方面,推动黔玻永太1×1250吨/日、海生玻璃1×1200吨/日、康佳新能源1×1200吨/日3条光伏玻璃生产线项目,通过省工信厅报国家工信部开展风险评估。推动黔东南天柱化工园区成功认定为省级化工园区。

——再生资源循环材料产业方面,推动企业做大做强,2022年,台江天能总产值首次突破30亿元,成为全州最大的工业企业。台江麒臻实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成为全州首家纳入省级龙头企业奖补企业。研究引进铅碳储能电池项目落户台江园区。赴广东清远市开展招商洽谈,积极承接清远市再生资源企业转移。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特色食品产业方面,推动企业培育,2022年新增上规入统黎平县霞宇油脂有限公司、贵州科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云山金凤畜业有限公司等18户特色食品企业,占全州新增规上企业的22%;同时积极组织开展食品生产许可现场核查、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等业务培训。2022年全州参加考试企业298家,参加人数333人,合格人数333人,合格率100%,覆盖率100%。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产业方面,一是加强现有企业服务,挖掘企业潜力和释放产能。二是加强在建项目服务,榕江县佳饰家新型环保生态装饰纸生产项目于2022年建成投产。榕江县百年里整体家居生产项目于2022年10月建成投产。黎平县华诚木业杉木柜体板、实木复合免漆板整体家居加工一期项目于2023年3建成投产。榕江县适时木业木材智能制造项目于2023年2月27日开工建设。

——大健康医药产业方面,持续开展企业项目双服务,帮助健康医药企业争取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0个,共计320万元。

另外,在新能源材料、白酒、轻纺、运动装备制造、民族民间工艺品、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我州组织申报专项资金项目共19个、获资金支持990万元;加大招引力度,招引黄平黄窖酒业、九茅酒业、贵骄台酒业、榕江大歌酒业等白酒生产企业落地建设;印发《黔东南州大数据战略行动2022年工作要点》、《黔东南州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2023年工作要点》,对全州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进行规划部署;开展“大数据企业服务年”活动,全州共开展活动256次,实现省级重点企业全覆盖。

一座座共建园区拔地而起,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开花,苗侗大地上活力迸发。

下一步,围绕“四区”战略定位,按照“短期快速见效,长期久久为功”和做好“人、产、物”三篇文章的要求,以“对接融入、服务保障、全面提升”为总抓手,我州将继续依托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和发展潜力,深入实施产业承接聚集工程,切实把“桥头堡”建设成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打造成为产业转移示范区,推动我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 2023-05-01 —— 我州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构建现代工业体系 1 1 黔东南日报 c215881.html 1 牵手大湾区 铸造新动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