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龙治霞) 近年来,万潮镇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筑牢文化阵地。持续加强对镇综合文化服务站设施设备的检查管护,让文化站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整合各类资源,建成农家书屋10个、“有声图书馆”1个,明确专人管理,实行全天候开放,积极推动农家书屋成为全民阅读的“便利店”、乡村振兴的“智慧屋”。持续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工作作为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重要抓手,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1个,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出行、环境整治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80余次。
挖掘本土资源。依托本地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成功申报“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个。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利用生态优势,着力打造“一村一特色”品牌,根据各村实际,成功打造了香炉山“爬坡节”、格河闹冲节、马田村芦笙文化、传统苗族刺绣、老鸦山风力发电景观、新庄村杜鹃花海等各类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活动品牌,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近年来,举办“爬坡节”3次、跳芦笙活动10余场,参与群众20000余人。
丰富文化生活。紧贴乡村群众文化需求,组织编排一批反映时代特征、贴近农村实际、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开展文化下乡、百村汇演、“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活动,把文化大餐送到乡村、送进群众心里,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利用农闲时间及中国传统节日,积极引导当地群众自筹自办篮球比赛、唱苗歌、跳芦笙等民俗特色文化活动,用文化的滋养、文明的熏陶去培育乡村良好的乡风,提升乡风文明水平。截至目前,累计举办各类文艺演出20余场,受众10000余人。
壮大人才队伍。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坚持把人才工作放在全镇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着力壮大各类人才队伍,更好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鼓励、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就业创业,落实好“三项服务”,让乡村文化人才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凝聚乡贤、文艺骨干、民间艺人等力量,汇聚社会资源,通过以开办芦笙培训班和表演培训班、开展各类民俗活动等形式,让文化能人带领乡村群众学,培育农村文艺队伍,催生出一批富有激情、具备能力的乡村文化振兴带头人。截至目前,培育镇、村级文艺队伍11支,吸引能人返乡创业就业2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