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5月06日

街 遇

○ 陈雪梅

今年清明回老家凯里扫墓。其间,每天晚饭后,总是呼蜜唤友走路,一是促消化,二是健体。有时在民族体育场内,多数走环城路,有时走大街,有时也走地下商场。

今天和老蜜要买蛋糕,故走大街。我们从友庄路的贵都名门出发,准备绕大十字回来,经过韶山南路。

凯里韶山南路是全市的商业中心最繁华的一条大街之一。全市的大部分商店、商场、餐饮、娱乐、地下商场都集于这条街。每到傍晚,玻璃窗里琳琅满目,灯光璀璨,行人川流不息,摩肩擦背,两边的人行道更显逼侧。

我们正在懊悔和讨论,这边的人行道拥挤,以后不能再走这条路。突然,看到在一卖鞋的商店门口,有位老者踏空一步,头部先落地,栽倒在坎上,鲜血从右脑门上往下流。这位老人70左右,微胖没戴帽子,发灰的中山装和黑色棉裤,一双旧的解放鞋,像是周边农村的老汉。

周围人的眼光飘过,仍然熙熙攘攘、往来如常。因为这老者的位子比地面低约40厘米,很多人以为是乞丐,不太理会。

我停下了脚步,立即将老人扶了起来坐在玻璃橱窗的瓷砖上。四月的夜,地上还是很凉。我们从鞋店找了一个纸箱折叠后,为老人垫着隔凉。我将口袋里的餐巾纸,老蜜也跑去最近的商店买了一盒抽纸。我们为老者不停地擦去流淌下来的血迹。老者的血迹顺着肩膀的衣服往下,一直淌到地上……这时有一位中年男子手里拎着一袋鸡蛋糕,俯下身很关心地问老人吃不吃点东西?还掏出两个硬塞到老人的手里。

我请这位先生扶着老人,一手用纸按着老人的伤口,一边询问:老人家从哪儿来的?老人说:“我是台江县的人,来凯里找儿子,找了一天也没有找着。写有一个地址也掉了。看这边有灯光,就往这边走,头一昏就跌倒了。”

了解到老者的基本情况,叫老蜜不要打“120”,赶快呼叫“110”并报告了现场发生的实际情况。凯里的110很及时,不一会一辆警车急速赶到,两位警察把老人扶进车里。老人连连道谢!

现如今,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人跌跤也成了生活中的常态。前几年,因为发生南京“彭宇扶老人的错判案”,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产生一种社会性“扶老恐惧症”的负面影响。遇见老人跌倒时,有的事不关己,一走了之;有的绕道而行,如同躲灾:有的很想帮助,犹豫不决。我相信,有更多的人是会伸手相助的。

之所以是街遇,一是在闹市区,有耳目。二是两人同行,有证人。三是老人头部大流血,是一种紧急情况。四是看老人就不是讹人的那种人。即使有什么风险也是到处有探头可查的。

我认为,老人在家里跌跤,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也就管不着。但在公共场所摔跤,必须第一时间伸手相助相救。就如我在街遇的老人,如果我们不及时呼救,他就有可能流血过多而存在生命危险。

如果我们在救人前,还要东想想、西想想,蹑手蹑脚,总在私心杂念中却步、逃避,那不是显得太自私、狭隘吗?

我比较相信人在做、天在看,好人终有好报。当好人得从自己做起,这样的社会风气才会蔚然成风。

--> 2023-05-06 1 1 黔东南日报 c216154.html 1 街 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