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冯哲 王佳丽
4月25日,在贵州三穗经济开发区贵州翔润服装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紧张忙碌,加紧赶制订单产品。车间内缝纫机哒哒哒的响声听起来舒畅悦耳,整个厂里祥和温馨,井然有序。
贵州翔润服装有限公司是三穗县2022年10月通过政府招商引资引进的,今年3月正式投产,所生产的服装均销往欧洲、美国等地区。目前,公司解决劳动力就业40多人。
“在这里上班很轻松,既方便照顾小孩,又收入达四千元。”说起在贵州翔润服装有限公司务工,从三穗县八弓镇贵坪村搬迁到武笔街道彩虹社区的邰盛燕回到家门口就业,很是满足。
这是三穗县探索“党支部+人力资源公司+劳务经纪人”模式的一个缩影。作为劳务输出大县,今年以来,三穗县创建“红色劳务”之家党建品牌,通过选聘“红色劳务”经纪人、开通“红色劳务”专线车、设立驻外“红色劳务”服务站,系统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空间小、收入渠道窄、就业质量低等问题,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稳稳的保障。
三穗县从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党员中优先选聘“红色劳务”经纪人,成立贵州金禾惠科创有限公司作为全县劳务输出就业服务平台,通过基层党支部牵线搭桥、劳务公司运作、经纪人领头带路,打破县域劳务就业分散、无序、低效的局面。
“红色劳务”经纪人承担着信息员、联络员和政策宣传员作用,主要协助乡镇(街道)和易地搬迁安置点社区宣传推广企业用工、薪资待遇、适岗条件等就业信息,逐村逐户“地毯式”排查现有劳动力,准确掌握就业意愿、务工地点、出行方式等信息,对接联络相关用工企业,架好劳务输出的沟通“桥梁”。
目前,全县“红色劳务”经纪人在册人数达286名,不断促进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实现转移就业。
同时,在“红色劳务”经纪人摸清情况的基础上,三穗县制定劳务输送计划,专门开通“红色劳务”专线车,采取“统一包车、统一防护”方式,实现外出务工人员从“家门”进“车门”到“厂门”。三穗县还针对在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杭州、广州、深圳等地设立了驻外“红色劳务”服务站和流动党员联络服务站,为他们提供困难慰问、劳动维权、转岗稳岗等服务,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穗县以帮联络、帮输送、帮解困实现劳动力就业增收外,还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紧盯劳动力培训意愿和市场需求,组织实施职业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在贵州翔润服装有限公司,像邰盛燕这样的劳动力,经过20多天的就业技能培训,就能轻松持证上岗了。
“针对劳动力技能培训,我们采取短平快技能培训和中长期项目培训,才能让劳动力就业有的放矢。”三穗县就业局局长潘华介绍说。一是依托村“两委”、驻村干部,搬迁小区网格员、信息员等力量,广泛宣传职业培训政策。二是采取公开竞争性遴选、辖区备案等方式,选择优质的12家职业培训机构(公立院校)承接全县职业技能培训。三是依托职业培训机构开展中长期项目制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帮扶车间、合作社等开展短平快技能培训,逐步营造出“技能培训长本领、劳动增收致富”的浓厚氛围。
2023年以来,三穗县组织劳动力开展各类技能培训457人次,其中“短平快”职业技能培训259人次,焊工、电工、缝纫工等“订单型”“定岗型”中长期项目制培训198人次,培训促进就业432人,就业率95%。
同时,三穗县结合全县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依托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帮扶车间、合作社等组织职工和社员开展猴头菇种植、中药材种植、缝纫工、刺绣等短平快培训,计划培训1522人次,为产业发展培养技术人才,提升劳动力就业技能,促进稳定就业。组建企业用工保障领导小组,制定专项招工方案,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和国有人力资源公司企业用工保障招工体系,制定一系列吸纳就业补贴政策,结合脱贫劳动力就业意愿和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宣传。今年以来,在各乡镇、街道召开各类专场招聘活动30场次,就业创业座谈会11场,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604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5%。
“如今,依托县里就业创业好政策,不少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乡发展,大家激情高、心劲足。”潘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