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李德昌 杨婷) “医生!护士!快点救救我家娃娃。”4月25日,黄平县人民医院呼吸门诊走廊传来一句又一句慌张又急促的声音。
该患儿12岁,因一个月前误吞一大头针,现呼吸困难,于4月25日到黄平县人民医院就诊,CT检查提示:气管异物。
随后,院呼吸内科决定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下取出异物。考虑到患儿年纪小,支气管管腔狭小,使用成人电子支气管镜操作难度大,且该患儿吸入的异物不明确,异物在气管内嵌顿情况不明,在各位专家充分评估病情后,采取全麻技术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取异物术,为患儿制定出最优的纤支管镜下取物方案,并协助快速完善术前相关检查。
“医生,你们放心给娃娃做手术,我相信你们!”与患儿家属沟通手术方案后,家属表示赞同,家属一句“我相信你们”给予了整个手术团队十足的信心。在呼吸内科与手术麻醉科的密切配合下,手术团队在气道内找到并成功取出长约为3.5cm的大头针。
术后,患儿生命体征趋向平稳,双侧呼吸音对称,气喘症状明显好转,转入普通病房。看到孩子脱离危险,安然无恙,家属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下。此次手术中,多学科的密切配合,与时间赛跑,在纤维支气管镜进入患儿口腔至气管取出异物,仅仅用时约6分钟,为患儿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这就是“黄医”的速度,更是“黄医人”的担当。有惊无险的几分钟,既考验了医护人员的应急救治能力,又诠释了“患者至上、生命至上”的核心价值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