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丽秋 李 恒
五一前夕,黔东南州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在凯里召开,表扬命名全州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黔东南州分行营业部(简称邮储银行黔东南州分行营业部)获“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邮储银行黔东南州分行营业部自2008年成立至今,始终把“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创造价值”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于建立服务质效全面提升的长效机制,秉承着“打造一流网点,建设一流团队,创造一流业绩”的理念,积极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提升之路。一直以来,无论是在服务实体经济及服务社会民生,还是在网点转型的战略结构调整,或是在服务公益事业的时代先锋前,该支行都走在系统和行业前列。
服务实体显担当
邮储银行黔东南州分行营业部成立以来,砥砺前行,始终认真践行总部战略定位,充分发挥网络、资金等资源禀赋优势,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服务中求创新,在创新中谋发展,提高了客户满意度,也增强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该支行以服务“三农”、中小微企业和社区为己任,积极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全力支持凯里市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倾力服务实体经济,全面助力脱贫攻坚和助推乡村振兴,贷款投放力度不断加大,为凯里市乃至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累计向辖内交通运输、新能源、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以及民营及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投放贷款近70亿元,贷款增速处于同业前列。2020年疫情暴发后,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该支行主动担当作为,做到疫情防控和金融服务“两结合”“两不误”,第一时间向贵州省凯里市某医药销售公司发放了邮储银行黔东南州分行首笔260万元的疫情防控专项贷款,解决了企业采购疫情物资资金难题。同时,该支行坚持做好特殊时期金融服务,勇于“逆行”上门为凯里市部分医疗机构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衣食住行”专项优惠金融服务,以实际行动支持疫情防控,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此外,该支行率先在辖内成立普惠金融服务中心,承担大学生创业、农民工创业、妇女再就业创业、新市民创业的贷款发放工作,获得了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网点转型显风采
网点转型是在金融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竞争白热化赢得市场的有效路径选择。在网点转型中,该支行干部员工扛起责任大旗,从“站相迎、笑相问”的微笑服务七步曲到厅堂营销的“阵地战”工作,从具体而微的柜面服务到耐心细致的客户电话回访,无一不闪耀着该支行干部员工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光芒,贴心的服务、耐心细致的讲解、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已成为该支行网点转型工作最直观、最生动的体现。该支行在2010年至2021年间连续5届被中国银行业协会评为“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千佳示范单位”,是黔东南州境内唯一连续获得此殊荣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也是邮储银行贵州省分行唯一连续获得此殊荣的支行网点。此外,该支行还荣获“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五星级营业网点”“全省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百佳示范单位”“黔东南州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标杆示范网点”、贵州省“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多次被上级行评为年度先进集体。
公益服务显贴心
邮储银行黔东南州分行营业部在认真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的同时,尤其注重公益事业,注重对社会的回报,多年以来积极组织支行员工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活动类型多、覆盖面广,其中包括到社区慰问困难群众,到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及儿童,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及退休老干部,到乡村小学慰问留守未成年人等,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在看望社区暑期留守未成年人活动中,该支行员工同小朋友们度过了一个个欢声笑语的时光,深得小朋友们的喜爱,告别时总是依依不舍;在慰问留守未成年人中,该支行员工们贴心细致地关爱留守未成年人生活的点点滴滴,为他们送上慰问金和物资,孩子们笑得合不拢嘴;在关爱退休老干部的各类活动中,该支行不仅派出青年志愿者员工联合著名骨科专家进行义诊,还参与到他们的多项活动,积极提供贴心服务;在开展对福利院儿童的慰问中,该支行为孤残儿童们提供暖心服务、谈心声,与他们结对子,鼓励他们要勇敢阳光地面对生活,为美好明天努力奋斗。另外,该支行联合公安局部门,设置了全州银行业金融机构首家“暖警驿站”,驿站内专门设置休息区,并提供免费的茶水,只要是银行网点营业时间民警可随时到“暖警驿站”休息,为每一个在外执勤的民警带来便利和温暖,得到了公安部门的一致认可。涓涓细流,一枝一叶总关情。“公益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将继续虚心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继续发扬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精神,巩固基础,积极实践,努力推动公益事业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助推当地社会民生发展实现新的历史跨越。”邮储银行黔东南州分行营业部负责人吴晓兰说。
荣誉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站在新的起点上,邮储银行黔东南州分行营业部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落实上级行各项决策部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推动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