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吴超平) 近年来,天柱县在实现移民安置点富余劳动力稳岗就业基础上,不断探索如何解决安置点留守人群和残障人员增收问题,创新推出“零工市场”,通过“零工市场”铸就搬迁群众稳岗“铁饭碗”,真正实现易地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建好一个劳动力集散中心。在联山移民安置点内打造120平方米的劳动力集散中心作为各类劳动力中央枢纽,创建囊括两万余名搬迁劳动力特长爱好和就业倾向的就业信息库,以及县内外各企业用人信息库,时时跟踪掌握企业及劳动力的双向需求和动态。帮扶干部和社区干部通过社区微信群、公众号、LED屏、展板和宣传栏,每周向搬迁群众发布用工信息、就业扶持政策等。同时,依托东西部协作、华侨城定点帮扶等各类帮扶力量,创新推出劳务“四上”稳岗服务,即引导党员干部送岗上门、举行大型招聘会送人上企业、以“工学交错”形式送孩上职校、创办线上招聘平台与企业网上签订劳务合同,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收集岗位520余个,发布招聘宣传20余次,开展送岗上门服务35次、大型招聘活动4次,达成就业意向360余人,送孩上职校24人次。
建优三方人力资源公司。成立天柱县易业人力资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部设于天柱县易地搬迁安置点,作为外出务工集中输出点,在扎实做好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服务保障工作,进一步提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的同时,重点针对留守老人、妇女和残障群体,将其聚零化整实施集聚发展,按照“劳务公司+劳动力集散中心+劳动者”的运作模式,为该类群体安排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劳动力职业素养、实践操作能力等内容,开展就业指导、就业政策落实、后续跟踪服务、调解劳务纠纷等就业服务工作,形成链条式组织化就业体系,为县内外各类产业基地、工业企业输送人员,有效促进群众就业增收。今年以来,已组织120名党员、群众和残疾人参加农业种植、编织手工、直播带货等方面的技术培训,组织100余人外出就业。
建强三支劳务队伍。动员集结不愿外出务工或年龄偏大进不了工厂的搬迁群众,在安置点组建职业农民队、家政服务队、手工编织队“三支劳务队”,由党员干部牵头负责,下设劳务队长具体管理,明确队长和副队长纳入社区干部管理,给予一定经济保障,巩固安置点就业服务人员保障。同时,采取动员到位、培训到位、服务到位“三到位”方式推动“三支劳务队”有效运营,组织搬迁群众到工业园区企业、油茶基地、辣椒基地等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参观学习,进一步提高“三支劳务队”就业素质,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在家的脱贫劳动力“不敢找工作、不会找工作、找不好工作”问题。目前,联山街道职业农民队有728人,家政服务队80余人、手工编织队68人,“三支队伍”实现劳动力灵活就业800余人,发放务工工资30万余元。其中,天柱县移民安置点职业农民队队队长曾翠婷,获得2021年“全国最美劳动者”表彰,她成立了贵州易铭劳务有限公司,服务职业农民队的务工洽谈、交通安排、工资发放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