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5月09日

朝利,静卧山谷的千年古寨

○ 罗安圣

由从江县往洞镇政府所在地驱车顺坡驶下山谷,没几分钟便进入谷底,一座壮观的侗家风格大门迎将上来,朝利到了。贵广高铁动车不时从朝利上空呼啸而过,高架桥下却是静谧的千年侗寨,动静之间,传统与现代演绎美丽邂逅。朝利四周森林密布,一条小河从寨中蜿蜒而过,沿河木屋次第错落,高耸的四座鼓楼有刺破天穹之势,给人以静谧中不同凡响的美感。

朝利是从江县为数不多能记入正史的侗寨,是曹滴洞长官司驻地。史载,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置曹滴洞长官司,隶湖广行省思州宣抚司,清顺治十七年(1660)废,立寨至今已逾千年。

入寨,接待我的吴胜平是土长土长的朝利人,往洞中学教师,他家六排五间两层典型的侗家木楼,很有气势。吴胜平说,这就是曹滴洞长官司府衙旧址,门前便是一溜跑马场。历经千年风雨,曾经辉煌一时的长官司衙门早已湮灭在历史的烟尘中,朝利古寨却依然静卧山谷。

徜徉在吴胜平家庭院,有穿越时空进入威严的长官司府衙的感觉,仿佛还能听到战马的踢踏声。吴胜平说,宋朝后期,吴氏先祖从黎平县朝平江侗寨闯入森林环绕的河谷,见此地势开阔,长满巴茅草的河畔有野鸭闲游,顿觉这是立寨发家吉地,便举家迁来此居住了。侗语称巴茅草为“滴”,故取寨名“滴”,念先祖自“朝平江”而来,故加“曹”,“洞”为侗寨通名。“曹滴洞”之名沿袭千年,解放后,取近音改名“朝利”,如今,侗家人仍称朝利为“滴”。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是人们议事、聚会、待客、对歌、休闲之所。闲聚鼓楼的老人们热情介绍朝利鼓楼的历史,脸上无不充满自豪。自古以来,朝利就是九洞地区大寨子,官府将其分为四个片,每片为一甲。富裕的朝利人每一甲建一座鼓楼,成为九洞鼓楼最多的侗寨。从寨外观看,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三个鼓楼排成一排,酷似三尊铁炮,而另一座鼓楼恰似站着准备点铁炮的人。

老人们饶有兴致地说,正月初一朝利“走相思”最热闹,全寨男女老幼身着传统民族盛装,集体巡河一圈,然后,走进其中一甲的鼓楼。本甲族人早早候在鼓楼里,放铁炮欢迎,芦笙吹响了,大歌唱响了,米酒喝起来,整个寨子沉浸在过年的欢愉之中。这样的“走相思”活动在四甲鼓楼中轮流进行。

跟着吴胜平走过一座风雨桥,桥廊两旁的长凳上坐着很多村人。行至桥中央,竟发现桥面是有级差的。正愕然间,吴胜平说,这座桥由朝利大寨和拉休小寨合建,两寨各请各的建桥师,由两端向中间建,当桥建到河心时发现桥面水平高差20厘米。该桥远看是座平行桥,走上桥才会发现是座错位桥,大寨桥面高瓦顶低,小寨桥面低瓦顶高。就不知是两位建筑师“不谋而合”的奇想,还是他们一番神操作后的偶然重叠,总之,成为远近闻名的“怪桥”。

吴胜平带着我走近寨中一座长满了青草的长方形土堆,顿时满脸肃穆庄重。他说,这是朝利社堂,社里供奉着侗家人心中的女神萨岁。朝利建寨早,许多侗寨都由朝利人孽分而建,每当有新寨建社堂,都要来朝利母坛取土。朝利社坛自然成为了九洞总坛,由一大一小两个社包组成,胜平说,一个包管朝利,一个包管九洞。

在朝利的众多民族节日里,每年三月的乞鱼节最为独特而有趣。

这一天,寨里所有女性都要身着盛装去自己的表兄弟家中乞讨鱼。每到一家,如果是已婚成年表妹,便在门口高唱:表哥表哥给条鱼,表妹拿回煮汤吃,送个女孩当媳妇,亲上加亲奉朝夕。屋里定会传来表哥快乐的大声回应:好嘞!大鱼来了!若表妹还是个孩子,也会唱一些吉利歌谣:表哥家有鱼,送条把妹吃,来年谷满仓,田里都是鱼。乞鱼节——“乞余”节,乞讨的是吉祥、和谐、富足,人们都很重视。每当有年轻的表妹前来乞鱼时,表哥明知是表妹也要故意端火把上前边瞧边唱边调侃:这个姑娘真漂亮,让哥仔细瞧一瞧,若是我家小表妹,盆里大鱼随便捞。看够了才领着表妹来到鱼盆边:大鱼尾巴使劲摆,让我表妹打湿鞋,妹呀赶快下手捉,莫让大鱼进塘来。每当此时,有矜持的表妹一赌气,一个转身,走了,表哥还得快快送上鱼;有大胆的表妹笑着将大鱼悉数抓走,表哥还得央求:妹呀,留点哟!每每引来开怀大笑,充满了侗家特有的盎然生气。

朝利侗寨前有一座孤峰,峰顶上是一块平地,四周古木森森,遮天蔽日,悬崖之下便是著名的黔东第一瀑——龙王潭瀑布。这儿发生了一起引发废除侗族“指姓开亲”婚姻制度的重大事件。

清朝雍正年间,朝利侗寨有十八对深深相爱的年轻歌手。可他们却不在“指姓开亲”范围,父母亲朋苦苦相劝,却没一个愿意离开自己亲爱的人。眼看自己的爱情没有生存的土壤,在阳光明媚的暮春时节,他们相约爬上一个叫“滩凯”的孤峰上。他们在山峰顶纵情唱歌,歌声婉转缠绵,透过轰鸣的瀑布声,在青山绿水间久久飘荡。三天三夜后,他们的嗓子哑了,决定用生命捍卫自己的爱情,双双牵手纵身跳下悬崖,三十六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湮灭在龙王滩里。

这个事件在南侗地区立即产生了极大反响,人们纷纷控诉“指姓开亲”恶俗。为纾缓社会动乱,官府责令“破姓开亲”。黎平、从江、榕江、三江、通道各路款首齐聚黎平高阳商议改款,允许“破姓开亲”,这就是侗族历史上的“破山开田,破姓开亲”改革。清光绪二十年,永从县令黄大仟诗作《竹枝》:“吹笙罗汉口如何,半夜三更选唱歌,男女情投身相许,不分同姓结丝络。”描绘的正是侗族男女破姓开亲后的欢愉场景。

我和吴胜平站在孤峰对面,缅怀朝利三十六青年,正是他们讴歌自由、以身殉情的悲壮之举成就了侗族联姻制度改革,他们是冲破牢笼自由恋爱的英雄。我只能聆听龙王潭大瀑布的轰鸣声,已经无力爬上峰顶了,但我相信,峰顶上他们唱歌的石凳还在,他们的英灵还在。就让年轻的游人们去征服、去领略、去凭吊吧!

--> 2023-05-09 1 1 黔东南日报 c216371.html 1 朝利,静卧山谷的千年古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