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邰芸) 近年来,台江县积极探索“支部领办、群众承办、文明联办”方式,规范民族团结食堂管理,搭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新平台,持续为树立文明乡风、提升治理能力注入新活力。
支部领办,量化食堂建设标准。根据“支部牵头、全员参与、党(工)委审核、民政备案、监委监督”程序,成立由村干、党员代表、乡贤代表、群众代表组成的红白理事会,制定《操办酒席村民公约》《民族团结食堂管理办法》《申报流程制度》《红白理事会章程》《关于进一步规范“民族团结食堂”十条倡导性措施》等规章制度,按照“固定+移动”原则配备2套以上民族团结食堂基础设施,满足群众酒席操办要求。目前,在该县民族团结食堂最多可同时操办酒席30桌、每桌酒席成本不超过350元(含烟酒),礼金农村不超过100元,城镇不超过200元,大大减轻了群众的负担。
群众承办,实现在家就近就业。组建民族团结食堂家政服务公司,优先将辖区内失业、待就业群众、非遗人才吸纳进家政服务公司,在有条件的村,组建苗族文艺表演队,根据采购、烹饪、端菜、清洁、表演等岗位进行统一素质教育和岗前培训,提高民族团结食堂服务水平。实行基础工资、业务提成加绩效分配,业务提成按每单业务收入的80%给具体承接普通员工,20%收入归服务队伍,解决群众就业难题。目前,全县组建民族团结食堂家政服务公司1个,组建苗族文艺表演队7个,实现群众就业15人,月平均工资3000元。
文明联办,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将民族团结食堂建设作为涵养文明乡风的重要抓手,通过将农村酒席民族团结食堂办纳入积分超市兑换内容,搭建民族团结食堂党员志愿服务、民俗表演、文化展示、助学兴教,技能培训,农、特产品销售平台,探索“民族团结食堂+”基层治理模式,实现民族团结食堂便民、利民、惠民目标。目前,全县7个民族团结食堂共开展关爱留守未成年人、留守老人主题党员志愿服务20余场次,银饰刺绣人才技能培训5场288人,搭建农、特产品销售平台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