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田浩呈) 近年来,黄平县重安镇立足当地资源,以市场为导向,深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开辟了一条适宜地方发展的乡村产业路。
组织推动 产业发展有奔头
“发展产业、群众才有收入,生活才更幸福,今天我们大家围坐在一起,探讨产业发展……”镇党委书记彭正海正在岩头村组织群众、村“两委”召开产业发展院坝会。
由于资源禀赋差、发展难度大,部分村干部一度存在消极思想和畏难情绪。为解开他们“想干”或“不想干”的思想“疙瘩”,该镇坚持党建引领,在全镇范围开展大走访活动。同时,把农村产业发展作为党委主要工程,实行镇村级书记领办机制,党委书记牵头挂帅、村党组织书记带头领办,从选择优质品种、地块选择、推广农技覆盖等方面着手,共打造确定高粱种植、种桑养蚕、养牛、蔬菜种植等项目。为推进项目落地见效,探索实施项目拉练观摩机制、擂台比武,引导村党组织书记上擂台,比实功、晒经验、晾成绩,掀起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热潮,力争做到建一片、成一片。
夯实基础短板 延长产业链条
春暖花开,在清水江村花卉种植基地里,务工群众正忙着摘花、除草、施肥作业。
“这花一年四季都在开,早上把花摘好后,就可以发往到凯里。”正在摘花的种植大户曾祥陶介绍,目前她的花卉基地有15余亩、26个大棚,常年请有4人务工。
据介绍,重安镇坝区仅蔬菜种植业面积就达4000亩。“10年前,坝区无冷库,运输时间长、成本高,蔬菜运输损耗很大。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完善。”重安镇副镇长吴祯凯介绍说,近年来,该镇在皎沙、安江村建设三个冷库,同时随着凯施二级路的不断升级改造、余凯高速横穿镇境内、黄平机场的建成给予重安经济的发展提上了加速度。去年,重安镇建设蓄水塘一个,水渠建设1200米,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用水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受益群众1000余人。如今的重安,产业发展一片向好,西红柿、茶叶等产品已逐步销往到贵阳、广东、上海等地。
示范带动 让更多群众有收入
重安镇紧紧围绕县主导产业,抢抓发展机遇,坚持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根据各村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发展状态、地势环境等不同情况建立台账、分类整合,因地制宜推行“政府帮扶”“农技专家技术指导”“群众种植”“企业兜底”等模式,走特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种桑养蚕、高粱种植、蔬菜种植等产业,助农增收。
“为充分发挥各级党员在推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的积极作用,我们以党员作示范、打头阵、带着干,通过支持党员带头自主创办、领办创办集体经济组织参股或合作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党员致富能手与群众结对帮扶,促进示范带动效应。”重安镇安江村党总支书记吴治忠介绍说。
目前,该镇已形成9个村党支部书记带着干的良好局面,全镇实现林下养鸡12万羽、林下养蜂2000余箱、林下养鸡示范基地1个、中药材种植2000余亩、高粱种植1000余亩、牛存栏3000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