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夫
众所周知,下水道就是排水道,是专门用于排放居民生活污水,或突遇暴雨洪灾时用于紧急排水的通道。因而,保持下水道的畅通无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一些居民竟然把“下水道”当成了“垃圾桶”,不是把残羹剩饭、烂菜叶等厨余垃圾直接扔入下水道,就是把烟头、纸巾、零食包装袋等生活垃圾也直接扔于下水道,有的甚至还把建筑垃圾也倒入下水道,致使下水道里的垃圾经过日积月累而造成严重堵塞,不但生活污水不能顺利排走,而且也造成环境污染。尤其是一旦遇上暴雨或洪灾,极易造成地面严重积水,污水横流,从而影响居民的出行和安全。可见,把各种垃圾扔于下水道危害多多。
其实,下水道也是一面镜子,它也可以照射一个人的文明、素养和公德心。因此,笔者以为,要防范“下水道”成为“垃圾桶”,还需多方发力。
首先,有赖于相关部门的宣传和教育。相关部门不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加大对下水道畅通重要性的宣传,让每一位居民知晓下水道堵塞的严重后果。其次,有赖于执法部门的严惩重处。相关执法部门不妨对乱扔乱丢垃圾于下水道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或“开罚单”,或列入“黑名单”,或督促清理垃圾等方式,倒逼广大居民自觉养成“垃圾不扔下水道”的良好习惯。其三,有赖于居民的文明自律。广大居民应学会文明和自律,从我做起,做到文明扔垃圾,垃圾入桶,从而杜绝把“下水道”当成“垃圾桶”。笔者相信,如此“多管齐下”,就一定能有效防范和遏制“垃圾扔于下水道”这样的不文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