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龙思全 姜星伟
近日,我州各地抢抓农时,进行水稻育秧插秧工作,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
在三穗县长吉镇贵秧村水稻制种基地,工人们正在田地里进行水稻制种育秧作业,撒种、搭拱棚、拉膜、盖膜……大家两两配合、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据了解,贵秧村坝区农田经过改造、修整后,今年引进了贵州兆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流转田地600余亩(1亩=0.0667公顷),发展水稻制种产业。目前,第一批水稻制种作业已完成,现在进行的是第二批水稻制种,5月上旬能够完成育秧,进行秧苗移栽。
基地从开始育秧到之后的一系列工序,都需要由人工作业来完成,这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许多就业增收的机会,让他们不仅能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还能拿到土地租金,就业、收租两不误。
“现在每天有10到20个人在这里育秧。水稻制种经济效益也比较可观,每亩可以产150多公斤水稻种子, 600多亩预计产10万公斤。”基地负责人黄成兵说。
近年来,长吉镇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战略目标,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粮食稳产。
据了解,2023年,该镇粮食种植面积达2.5万亩,创建党政领导领办粮食示范点 13个7500 亩。下一步,该镇将严格贯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推广优质高产品种、绿色高产技术,提高农机化水平,优化粮食种植结构,不断提高单产水平,确保全镇粮食平均亩产较上年提升 2%以上。
随着天气回暖,丹寨县水稻育苗工作陆续展开。该县长青居委会新引进的水稻钵苗育秧机正在加足马力生产,村民们将育秧盘摆放在流水线上,并有序添加床土、稻种、覆土,随后送往育苗基地,整齐摆盘等待发芽。
“钵体育苗的好处就是你只用花两百块钱就种得一亩,用不着你去操心,剩余的时间你可以去做其它活路,等到可以插秧了直接来要秧去插。”长青居委会村民王义林喜笑颜开地向记者介绍机械化生产带来的好处。
水稻要高产,育苗是关键。今年,长青居委会计划种植水稻1500亩,通过“党建+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分点集中育秧的方式,解决缺劳力、缺技术、农户育秧难问题,吸引全村及周边村寨群众300户参与其中,不断赋能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促进村集体增收,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据悉,2022年,丹寨县400亩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平均亩产量达到了650公斤以上,成效初显。今年,该县计划种植4000余亩水稻,通过水稻钵苗育秧技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产出效益,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下转A3版)
(上接第一版)
据丹寨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李炳荣介绍,钵苗育秧的方式优于两段育秧,有很多优点,比如说在栽植方式上就很多样,可以抛秧、手栽、机插,可以带土移栽,没有返青期,不伤根,育成之后,一亩的苗床能移栽80至100亩左右,能节约秧田面积,并且产量高。
随着几场春雨的到来,剑河县10.9万亩水稻种植全面开启。在该县磻溪镇、南明镇,农民正抢抓农时,纷纷下田插秧、补苗、赶进度,为今年的粮食丰收打好基础。据了解,近年来,剑河县因地制宜,针对不同耕作区实际情况进行春耕春种,同时,积极落实种粮直补和农机补贴,加大科技育秧、机械化耕作和技术培训力度,多措并举,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种粮效率,确保粮食生产稳步推进。
连日来,我州各地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战略目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抢抓农时,加紧推进水稻制种育秧插秧,确保粮食稳产、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