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杨理显
有山皆绿、有水皆清、四季花香、处处鸟鸣。繁花似锦的县城,古色古香的村落,一村一景、满城皆景,一步十景、处处皆景。
行走在美丽的侗乡黎平,如在景中走,犹在画中游。
一直以来,黎平县将和美城乡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与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工作同步推进,共建美丽黎平,共赏醉美侗乡。
下绣花功夫雕琢美丽城市
晨露还未散去,城市美容师杨焕梅就开启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打扫街面、拔除杂草、捡拾绿化带里的垃圾……每天,她都要对负责的环境区域装扮个遍。
近年来,黎平县通过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营,把该县城市的“放心街”从一条发展到多条,把“最美集镇”从一个增加到多个,像绣花一样,对城镇管理精雕细琢,装扮得越发美丽。
在城镇精致管理行动中,黎平县以整治城镇环境脏、乱、差为重点,通过软硬件建设,不断健全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实施环境卫生提升工程,强化公共保洁,优化公共设施,规范市场管理;实施风貌整治提升工程,逐步消除“蓝皮顶”“蜘蛛网”“牛皮鲜”等城市顽疾;实施公共秩序提升工程,加大对噪音、油烟、污水、扬尘等污染整治,规范市民乱停乱放、乱闯乱行等,文明之花闪耀绽放。
用园丁技艺扮靓乡村颜值
暮春时节,走进肇兴镇岑所村,映入眼帘的是清新宜人的院落、整洁美观的步道和花团锦簇的乡村美景,一面面手绘文化墙沿着步道铺展延伸。
“村庄变得更加干净整洁了,有了文化的气息。”村民陆建钢看着自家的文化墙,笑得合不拢嘴。
每一面墙、每一幅画都是一个乡村振兴的故事,不仅装点着农家别院的景色,也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认同感,不断激发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
今年,岑所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党支部+企业+设计师+家庭绣坊”的模式发展产业,规划种植的80亩红蒜已全部预售一空,50余名留守妇女通过“家庭绣坊”发展刺绣产业。
岑所村庭院美化促振兴,只是黎平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该县通过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持续推动从“一处美”向“一片美”提升,一个个留住根、守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正在展示新的颜值。
沐文明新风齐抓基层治理
“村规民约修改后,规定红白喜事酒席菜品不超过8个,避免了铺张浪费和相互攀比,是基层治理的有效形式。”龙额镇人大代表石本荣点赞道。
在基层治理工作中,龙额镇以组建寨管委、村规民约执行委,治安巡逻队“三支队伍”为抓手,充分发挥“一村一规”“一寨一委” “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作用,扎实推进环境整治、街道管理、移风易俗、治安治理工作落实,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近年来,黎平县广泛推广龙额镇基层治理模式,从定目标、定流程、定标准、定措施四个维度,狠抓基层治理和乡风文明。通过广泛听民意、集民智、聚民心、汇民力,将“三支队伍”参与到消防安全、纠纷调处、环境卫生、安全生产和红白喜事打招呼等工作中来,实现了基层治理从“村里事”到“家里事”转变,全面激活了该县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普法治教育护航和美侗乡
“你知道被借的钱怎么要回来吗?”“你知道不戴头盔开摩托是违法的吗?”“你知道小孩玩抖音直播打赏巨额可退回来吗?”“你知道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转让吗?”
在双江镇一年一度的传统“摔跤节”上,黎平县人民法院到现场为广大群众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对群众关心的法律问题,法官们一对一进行交流解答。
近年来,黎平县以龙额河歌节、肇兴谷雨节、四寨摔跤节等民族节庆和节日盛会为契机,开展法律普及进乡村、进社区、进节会活动,真正让法律走到群众身边,入脑入心。
通过“大走访+”“法治+”等模式,广泛开展法律咨询活动,每年开展十场法治实践进乡村、百场法治宣讲进校园、千名“法律明白人”进基层、万户普法送法进家庭活动。今年,该县力争每村培养“法律明白人”5名以上,完成5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
蓝图已经绘就,发展正当其时。美丽黎平的和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宜居宜业宜游和美城乡正在侗乡大地精彩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