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杨宗榜) 近年来,锦屏县坚持党建引领,深挖“土特产”资源,把庭院美化与庭院经济有机结合,实现“方寸空间”变成“致富宝地”,在带动群众增收、优化乡村治理、激活新农智慧上激发轻资产活力。
为盘活闲散资金,推动庭院经济走进大市场,该县聚焦乡村闲置劳力、低资本运作和特色农业品牌特点,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运行,实施“庭院美化行动”穿针引线,把乡村留置妇女、老人、轻资产组织起来,统一打造“一村一品”庭院经济,通过群众生产、合作社销售推动乡村轻资产转向市场化。目前,全县已打造微鱼塘、微菜园、微花园、微果园等集成型庭院经济村16个。
“少的一家养10多条,多的能养40条左右,合作社每年5月份把鱼花买到黎平、剑河、湖南等地,9月份通过电商将腌鱼销售到各地,每户年均增收2000元左右。”锦屏县启蒙镇者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青兰说,婆洞鱼花久负盛名,扁担经济一直延续,现在通过统一管理,村里的214户门前都有鱼塘,不仅美化环境,还实现了群众的“小老板”梦想。
为办活一个集体经济,同时治理好一个村,该县把乡村治理理念融入到乡村庭院经济发展之中,通过“党支部引导、合作社拉动、党员带动、利益捆绑”模式,按照“六净”“四美”要求,推动庭院净化、庭院绿化、庭院文化与庭院经济有机融合,打开村集体产业生产链条,并健全评比机制,开创了“人管屋前、寨管寨口、村管中心”乡村治理新格局。
“在实施庭院美化行动初期,整村选不出一个示范户,于是村里30名党员主动承诺领办,通过村里的合作社,免费提供菜种、果种、花种和技术培训、统一回收,不仅延伸了村集体经济产业链,乡村环境越美,邻里关系也越和睦。”该县隆里乡华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龙运朝介绍说,村党支部推出党员领办“美丽庭院”机制发展庭院经济,经过一带十、十带百,全村建起了紫珠、花卉盆栽、瓜果蔬菜等小院132户,形成了从“要我建”到“我要建”的发展氛围。
为进一步发挥庭院经济增效增收作用,该县一方面搭建新农人技能培训“超市”,将“组团式”人才帮扶科技特派员和农业技术推广专家作为讲师,实行乡村“点单”超市“派单”式开展知识培训。另一方面,推出“三免两减半”“小额金融贷”等创业激励政策,解决群众创业起步难题,激发新农人智慧,把庭院经济“小技能”搬到家庭农场“大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