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5月16日

游九阴塘、老鹰岩

○ 夏胜权

时值仲春,风和景明。怀着对九阴塘、老鹰岩的深情向往,我踏上了春游之旅。

九鹰塘坐落于镇远县大地乡地施村北部山峦凹陷处。从小地施开始爬山,山高林密,山道藏于其中。我冒着汗,喘着气,一路急行,却迟迟不见山顶;如不是事先得知九鹰塘在这大山之中,谁还会相信,在这高山之巅,会有一个人工湖(塘)?终于到达山坳处。稍事休息,沿山坳向北行一里许,就看见了美丽的九鹰塘。

塘面狭长,七湾八叉。这天,恰逢雨后天晴,一泓碧水镶嵌在青山之中,波光粼粼。细鱼儿排着队,沿塘边旅行;岸上次竹林中,飞鸟鸣翠;一只罕见的蓝色鸟格外引人注目,几番起落,窜入树林中。漫步塘边,融入这春天的湖光山色之中,赏心悦目,别有一番韵味。

相传,很久以前,一放牛娃赶着九头牛来此放牧,放牛娃到离此较远的帽子坡玩耍去了。九头牛困于泥塘中不能自拔,后来九头牛变成了九座小山头,围着一口塘,这便是九鹰塘,又叫“九牛困塘”。周围小山脚渗出汩汩泉水,滋润着九阴塘,千百年来,一直没有干涸过。“人民公社”时期,当地政府对九阴塘进行了整修,使它变成了高山上的一颗明珠——惠泽于人民的水库。

九阴塘堤坝处有一天然石洞,人称“川洞”。洞长约六十米。东西两个洞口,一大一小,一高一低。午后的阳光可斜射入洞中。洞里宽阔,有平地,有乱石堆,有涓涓细流;岩水滴滴答答。一条用钢管衔接而成的水道穿洞而出。洞壁上依稀可见人民公社时期书写的“团结起来,争取更大胜利”“战胜天险,改造中国”的石粉标语。东进西出,过一土坎,又见一洞,人称“黑洞”洞口浓雾缭绕,神秘莫测。据附近村民说:黑洞深长,大约要一个小时才能到达洞底;且大雾弥漫,凉气透骨,罕有人迹。与九阴塘仅隔一座小山,又有两口塘(水库),梯级分布,一小一大,终年碧波荡漾。大塘旁也有一洞,人称“仙人洞”。洞口垂直向下,深不可测,无人敢“光顾”。

让人惊奇的是,这三口“姐妹塘”伴三个“弟兄洞”。水有渗出之所,也有隐去之道,浑然一体。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实在是匪夷所思。现在,这三口“姐妹塘”居高临下,既可灌溉粮田,又为附近村寨提供自来水;还能成为寻幽觅胜的好去处。真是一方净土,一方美景,万顷“瑶池琼浆”。

距九鹰塘二里之遥,一山巍峨耸立,远看如蓄势待飞的雄鹰,人称“老鹰岩”。老鹰岩向西一面,山势陡峭。一条蜿蜒有力的脊梁从山顶延至山脚。沿山脊向上攀登,抠岩附草,兴味盎然。越攀信心越足,似有“不到山头非好汉”的一腔豪情。一口气登上鹰嘴峰,但见梭草丛生,青松苍翠。山顶——鹰头峰已近在咫尺。两峰之间,有一石洞,深不见底。投石入洞,“叮咚”之声经久不息。曾听一老农说:民国初年,天下纷争,当地土匪极为猖獗,扬言某年某月某日来抢一地主家金银财宝,那地主惶惶不可终日,万般无奈之下,携全部财宝,纵身跳入此洞中,留下百年悬案。往事不堪回首,青山依旧在,人世已变换。嗟叹一回,我鼓足勇气,扯草木,穿荆棘,终于登上了鹰头峰。正值夕阳悬挂在西边山峦之上,灰蒙蒙的天空托着一个红彤彤的“火球”。举目远眺,马聪岭,岭岗屯,粑粑坪,大地施,周家坡等自然村寨尽收眼底。镇石公路宛如一条银色的绸带飘绕在老鹰岩脚下。盘坐峰顶,“一览众山小”。送夕阳西去,迎皓月东升;任春风拂面,滤去千般尘世杂念,只静静地领略此景此情,像参禅的高僧,品味清净,淡雅的无极世界……

不知坐了多久,布谷鸟的啼鸣,唤醒了沉醉在美妙境界的我。皓月已然当空,我依依不舍地踏着月色,呼吸着嫩枝芽的芬芳,离开了令我眷念的老鹰岩。

--> 2023-05-16 1 1 黔东南日报 c216878.html 1 游九阴塘、老鹰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