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5月17日

“驻”进人心的第一书记

—— 记丹寨县兴仁镇烧茶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光磊

○ 通讯员 吴青峻 李光林

驻村两年来,他用心用情帮扶,在推进帮扶村乡村振兴建设上花开山乡、硕果盈枝。他就是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派驻丹寨县兴仁镇烧茶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光磊。

2021年5月,杨光磊主动请缨去驻村,开启了自己的第一次驻村工作,到村报到的第一天,他就接手了让全村都棘手的事。

村民吴庆贵家门口便是烧茶村新修的公路,台下线两侧的排水沟埂仅50厘米宽,此路段走动人流量大,车辆多、车速快,以前,时不时有人为躲避车子而掉入沟中。杨光磊得知后,立即跟村支书进行商量,并向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做了专题汇报,最终申请到18万元资金,一个月内完成了700米的台下线两侧的安全防护工程,原本的水沟埂路面变宽了,老百姓的心也能更“宽”了。

“第一书记来了以后,为我们解决了这一条道的盖板,现在大人小孩行走都很方便也安全,错车各方面都很好。”吴庆贵高兴地说。

“我来自农村,但是自从上了大学再到后来上班十多年,就感觉像离开了农村,现在也想再次回到农村,为父老乡亲做点事,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我们驻村第一书记的作用。”杨光磊谈到驻村时说道。

这段时间,丹寨县持续呈现晴热高温天气,灌溉水源点供水告急,水利防旱抗旱形势严峻。面对如此“烤”验,烧茶村村干每天带着村民们顶烈日战酷暑,加紧铺设供水管道,再与去年抗旱管网对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不愁用水,也是任期将满的驻村第一书记杨光磊的最大心愿。

“预计今年的雨水量可能还是有点小,我们就进一步增加了农灌用水渠道,建好这1500米水管网后,与原来的水管网组成整体的灌水系统,能够解决全村4个组的农灌用水。”杨光磊带着村民们,抢抓农时,及时把水管网装好。

“服务群众无小事”是杨光磊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两年时间里,他每天跑上跑下,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听群众说真话、讲实话,热衷于做群众的贴心人,甚至甘愿做群众的“出气筒”。记不清多少个周末和节假日,他放弃与家人团聚,加班驻守在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早已把他当成自家人。

“我们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需要杨书记的时候,他都着力出面解决,确确实实为我们解决了许多问题。”村民李泽南给予这位驻村第一书记充分肯定。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驻村后,杨光磊将帮扶重点放到了村级产业上。通过积极争取,他陆续从单位争取到5万元资金用于扶持烧茶村的村集体产业发展,争取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我之前是种植烤烟,刚开始流转土地的时候我也有点顾虑,后来村干部来我家多次动员,这两年发展其他产业我觉得比之前做得好,收入也比烤烟多,一年挣八九万元。”村民柳燕说,“现在在家可以带孩子,有时间的话还能去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

有群众信任,干事更有劲。2022年,烧茶村通过发展林下中药材550亩、吊瓜710亩、蓝莓400亩等主导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产值超187万元,村民分红16.8万元,产业蒸蒸日上,全村人也过上更甜蜜的幸福生活。

“两年来我们建了6.5公里产业路、2.4公里水渠,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基础,我们继续沿着原来的发展思路,在产销对接、产业管护上做了很多努力,被评为‘州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杨光磊欣慰地说。

两年来,杨光磊及驻村工作队与烧茶村“两委”一道,勤勤恳恳、努力付出,洒下的汗水浇灌出了丰收之花。如今的烧茶村逐步形成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 2023-05-17 —— 记丹寨县兴仁镇烧茶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光磊 1 1 黔东南日报 c216953.html 1 “驻”进人心的第一书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