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粮柯 钱周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再次强调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发展进入了新阶段,面临着新机遇。然而,更加深层次的矛盾也进一步凸显,这也意味着我们迎来了新的风险挑战。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各历史时期攻坚克难的重要法宝,党员领导干部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寻找到破解新时代难题的方法和策略。
调查研究要扑下身子,真正深入基层。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材料,这既看不到真问题,也找不到好办法,只能沦为隔靴搔痒的“自娱自乐活动”。《方案》指出,在调研过程中仍存在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等现象,并未做到“扑下身子干实事”。做好调查研究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要走出“空调间”“舒适窝”,走到田间地头、大街小巷,真诚地倾听群众呼声,这样才能了解真实情况以及群众的真实需求。因此,开展调查研究,一定要做到敢于走出舒适区,放下身子下基层。首先,开展调查研究重在“主动”。一些领导干部将调研工作列为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之一,下基层常常就是走马观花,调研目的就是“为了出镜头、露露脸”,导致调查研究成为了走过场、搞形式、务虚功。因此,要改变对于调查研究的错误认识,化被动为主动,从应付了事转变为主动深入,增进同基层干部群众的感情,把“面对面”的接触变成“心连心”的交流。其次,调查研究要在“坚持”。基层是反映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集中场所,是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最后一公里”,调查研究不能“时去时不去”,更不能成为工作之余的“消遣活动”。只有搞常态化的基层调研,才能够及时“听真话、察实情”,做到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通过缓解矛盾、解决需求来更好的为民服务。最后,调查研究贵在“真实”。调查研究不能走马观花,更不能弄虚作假,进行“作秀式、盆景式和蜻蜓点水式调研”,也不能按需调研,通过对调研结果提前预设来搞“预演式调研”。“虚假”的调查研究不但无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会滋生弄虚作假的歪风邪气,助长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不良作风。调查研究要敢于直面真问题,“敢于涉险滩、破难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发现群众急难愁盼的重点难点问题。
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一个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问题导向,就是要找准问题并直奔问题去,领导干部要学会带着问题走下去。这意味着不能为了调研而调研,要实现调研的精准化,哪些方面是基层群众最期盼的就去关注哪方面,哪个领域有问题就要聚焦相应领域,从而牢牢把握调查研究主动权。坚持问题导向,要求领导干部在进行调查研究前要把准备工作做好。习近平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不管是实地调研还是调查问卷,不论是结构式访谈还是开放式沟通,都要牢记主题,明确调查地点、对象以及所要采取的具体调查研究方法,防止问题的失焦。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调查研究中所搜集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找准症结把准脉”,为形成科学精准的解决方案打好基础。坚持问题导向意味着要敢于深入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开展调研”,不能做“嫌贫爱富式调研”。因此,调查研究既要到先进地区学习总结经验,也要深入到问题多、情况复杂的地方去了解真实情况。早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专门深入丽水的欠发达地区进行调研,总结农村家庭贫困的原因。他发现,很多村民由于贫困在初中就辍学,导致文化素质不高,而收入也就很难提高,形成了恶性循环。回到省里后,习近平专门召集商议对策,并提出“扶贫”先“扶智”,从问题关键抓起。坚持问题导向需要增强调研的针对性,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要通过查摆问题和针对性的理论研讨,理顺调研各环节。关系到群众的具体事务千头万绪、错综复杂,要厘清众多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聚焦于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如住房、医疗、教育、养老、托育等实际问题,并发掘其中存在的重点、难点和堵点。
调查研究要分析事物规律,寻找破解之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要做到带着问题下去,更要做好带着答案回来。进行调查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认识世界,更是要改造世界,通过调研摸索出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内在规律,找到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如果不是奔着解决问题去,调查研究就失去了根本意义,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解决问题要乐于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毛泽东主席曾说过,“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从人民群众那里汲取力量,获取实践智慧和知识,就能发掘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解决问题要聚焦存在于基层的堵点、淤点和难点问题,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解决问题的落脚点,将调研成果有效地转化为解决方案,不断增强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解决问题要科学论证,面面俱到,由表及里,抽丝剥茧,把握好主要矛盾和重点难题,科学精准的做好解决方案设计。此外,调查研究只有搞得越认真,决策才能更为有效。因此,还要保证调研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学习“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不把问题搞得清楚明晰绝不退缩,防止“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情况的出现。要将随机走访、问卷调查、田野调查、参与观察等调研方式合理运用,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决策分析的时效性和决策内容的科学合理性。
总之,广大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到密切联系群众,要坚持求真务实,做到放下身段、躬下身子,不断提升自身的调研水平和实践能力,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