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道东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第一批“组团式”帮扶专家到榕江县人民医院驻院帮扶,专家们发挥自身特长,完成大量日常医疗工作,成功实施70多例疑难手术,取得了25项技术突破,帮助建设健康管理中心、全科医学科等,投入帮扶资金250余万元帮助医院提升服务能力。这是医疗系统推动融入大湾区“桥头堡”建设的一个生动事例。
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亚湾“桥头堡”的实施意见》,黔东南州卫生健康局抢抓政策机遇,立足职能,实施多项举措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积极推动“黎从榕”融入大湾区。
州卫生健康部门推动黎平、从江、榕江县级综合医院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支持建设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卫生健康部门推动县级医院胸痛、创伤、卒中中心建设,力争到2025年达到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推荐标准。
台江县民族中医院是广东省佛山市重点帮扶医院,佛山市中医院共派出12人、顺德区派出6人进驻台江县民族中医院,佛山市中医院副院长蒋开平任医院院长。佛山市投入帮扶资金1300多万元,用于医院环境建设及医疗设备购置。帮助建立了“名医堂”专家门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糖尿病科专家工作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诊疗中心骨伤科专家工作室”。
“桥头堡”政策实施以来,我州与大湾区的交流更加密切。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帮扶剑河县人民医院建设。佛山市妇幼保健院重症医学科专家彭荷玲来到剑河上班第一天的下午,彭荷玲几人就遇到一个特殊的病例——妇科全子宫+附件切除,由于术中出血多,病人血压低需持续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为建立深静脉通道,她带领剑河人民医院ICU团队实施了第一例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过程很顺利。她认真地跟大家演示了正确无菌的整个操作过程,既能清晰看到血管,又能分清楚动静脉,过程安全,易操作,让大家深深感受到了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优势。2021年以来,顺德区医院共输送帮扶专家15名到剑河县医院帮扶,主要是产科、妇科、骨伤科等主任或主治以上医师,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余项,手术及示教95次,服务患者594人次。在帮扶医院的支持下,剑河县积极选派19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东部医院进修学习培训。截至2022年12月,佛山市医疗卫生系统已派出39家医院结对黔东南州45家医院,结成3批共51对帮扶关系。
在“桥头堡”利好政策的加持下,我州加大招商引资力争项目落地。积极与华润三九医药公司等开展招商洽谈,做好招商引资服务工作,力争招入更多中药加工、科研企业落地黔东南州。加强与国药集团合作,依托国药集团贵州血制等企业,争取中国生物等将核酸试剂生产检测、生物制药技术转让给黔东南州企业生产,做大生物制药产业。
借助政策东风,我州加快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积极推动黔东南州人民医院与贵医大附院合作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并支持在区域医疗中心内建设省级及以上临床重点专科10个以上,提高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服务质量。推进一批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力争每个县有1个县域医疗次中心。
在对接大湾区的同时,我州加快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积极与省中医药管理局对接沟通,结合黔东南州实际,制定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政策措施。黔东南州已开展贵州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省检工作,涉及迎检示范区有剑河县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施秉县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黔东南州健康旅游示范区。
依托大健康产业,我州还实施中医药健康旅游项目,开发侗乡传统村落精品旅游环线项目。打造中国“最美乡愁之路”。我州从江县依托独特的地理条件还实施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生态康养园项目,目前生态康养园木屋区正进行室内外装修、室外环境收尾,总体形象进度85%,酒店区已完成外立面喷漆,整体形象进度完成65%。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贵州大健康产业示范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游客承载能力。
以“桥头堡”政策加快发展,以“桥头堡”政策扩大开放,以“桥头堡”政策改善民生,黔东南以积极奋发的姿态拥抱大湾区,黔东南卫生健康事业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