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杨秀成) 近年来,榕江县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通过摸排梳理、改造提质、招租转让、招商引资等措施,充分挖掘低效资产潜在价值, 推动榕江县低效资产整合利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摸排梳理+信息共享”全面掌握底数。按照分类盘活、规范管理的原则,对全县低效资产进行全面摸排、逐一梳理,做到应统尽统。构建全县“一盘棋”格局,发改、住建、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在完成各自动态监控工作的前提下,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盘活情况,实行部门信息共享共同推进全面盘活。同时,借助东西部协作机制等招商引资渠道,将本地低效资产资源积极匹配给适合的民营企业、国资公司、大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并组建专项工作群,发布精准信息,建立低效资产信息供需共享机制,确保资产使用状况、需求情况、管理措施不脱节,多渠道择优选择资产利用方式,尽力发挥资产最大效益。如,2022年以来,榕江县农业农村对县内扶贫项目资产运行情况开展督查、检查和自查,统计出全县存在低效项目资产38个,资产价值17401.61万元,通过对各单位的调度指导,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30个,资产价值9609.61万元,正在整改8个,资产价值7792万元。
“规范制度+优胜劣汰”助推转型升级。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细则,健全资产从“入口”到“使用”到“出口”的全链条制度管理体系。通过出让、兼并、租赁等形式,使低效资产得到充分利用,淘汰能耗高、占地面积大、企业产出低、效益差的工业企业,腾出土地等资源引入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优势产业,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如,据榕江县财政局统计,截至2023年1月底,共有效盘活古州工商所、财税大楼、老夜市地块等存量及闲置资产77宗,盘活面积1013.59亩,实现土地收入10.2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村情实际+群众意愿”优化便民服务。将低效资产调整用于便民利民场所,保障镇村居民就近就便享受公共服务,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整合利用,把低效资产变为振兴资产。同时,充分利用“榕易谈”“院坝会”“校友会”,听取群众意愿,并通过动员和引导受益群众参与对资产的管护,降低资产管护成本,充分发挥群众主人翁作用。如,榕江县平江镇滚仲村结合群众意愿将低效产业扶贫车间厂房转成合约饮食堂代办点,方便群众办理红白喜事。又如,榕江县乐里镇根据群众意愿和市场需求将老电影院改建成农贸市场,规范了市场贸易,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便利了群众日常生活。
“乡贤能人+资金资源”形成多方联动。从知名人士、创业成功人士、乡贤能人中聘用政治素质和群众口碑好、能力素质和服务意识强,有自身实力且对当地有深厚的情怀的人才担任名誉村长,通过名誉村长影响力汇聚乡贤能人加入,并聚集社会资金资源。让名誉村长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不断助力村级资产盘活增效,快速推动产业项目高效发展。截至目前,全县122个结对村通过名誉村长的积极争取共获得捐赠资金440余万元,引进社会市场主体到村发展各类产业5家,累计投资达3000万元,有效辐射带动当地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