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龙思全 姜星伟
初夏时节,花果飘香。我州各地蔬菜、花果迎来丰收,生机盎然的黔东南大地,处处都是繁忙的采摘和打包景象。
在台江县革一镇新江村各枇杷果园里,金黄的枇杷挂满枝头。由于今年天气好,果园里枇杷单株挂果数量比往年更多,果子也更大,满树的枇杷压弯了枝头。
趁着好天气,杨家辉聘请了好几个村民到自家果园基地里采摘枇杷,并第一时间运送到水果交易市场,确保果品的新鲜和品质。
“我家种了120亩(1亩=0.0667公顷)枇杷,今年阳光充足,枇杷甜、口感好,产量是近几年最好的一年,今年产量预计有3万多公斤,收入大概有18万元。”杨家辉高兴地说。
在革一镇水果交易市场,每天都会有20余家果农将自家的枇杷运送到此进行销售,果农们把精挑细选优质的枇杷进行分级包装,摆放销售。果大、饱满、色艳、多汁、味美的枇杷吸引着附近市县的游客和果商纷纷前来品尝采摘购买。
近年来,革一镇瞄准市场,引进枇杷试种,依托独特的地理及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提升枇杷产业发展水平,通过优化品种质量,加大引进优质品种,进一步扩大了枇杷的种植面积,如今,家家户户通过种植枇杷,每年可增收上万元,枇杷果成了当地乡村振兴的“黄金果”。
截至目前,台江县枇杷种植面积近6万亩。其中,革一镇枇杷总种植面积3.17万亩,挂果面积约为1万余亩,6000多亩枇杷进入盛果期。主要品种为大红袍、大五星和白玉,产业遍布全镇各村。今年枇杷产量预计达5000余吨,产值达8000万元以上。
眼下,锦屏县大同乡八河村50余亩金银花迎来了采摘季,合作社正组织当地群众采摘金银花。据悉,为拓宽村民增收渠道,2021年该村引进了以金银花为主的种植项目,通过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N”的运营模式,带动村里剩余劳动力就业。
山上基地忙,山下的金银花烤房也不闲着。烤房里的工人除了一边挑选品相较好的金银花,一边还监看着正在烤制的金银花,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每年的4月至6月是桑葚的成熟期,在麻江县中坝村,农户唐元光种植的近100亩桑葚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采摘。
据介绍,中坝村种植的桑葚主要有无籽大十、红果2号、台湾长果桑等品种,由于管理得当,当地种植的桑葚个大、肉厚、糖分足,在市场上售价比较可观。
同样,三穗县长吉镇机寨村的200多亩马铃薯也陆续成熟进入采收季,村民们正在地里有序劳作。一挖、一刨,黄澄澄的马铃薯翻滚而出,随后被分拣、搬运、装车,运往各地进行销售。由于机寨村的土地比较肥沃,加上管理得当,今年采收的马铃薯产量跟质量都比较好,一亩地最少产2000公斤,亩产值预计超4500元。
机寨村在冬闲田上发展“水稻、马铃薯”水旱轮作,让“冬闲田”变“增收田”,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