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道东
5月17日,在首届黔东南突出贡献人才奖表彰大会上,岑巩县农业项目服务中心高级经济师代国权获得“突出贡献人才奖”提名者这一殊荣。代国权长期钻研杂交水稻制种,带动建立县级示范点24个、乡镇级示范点45个,助力了全州种业振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政府特殊津贴、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等荣誉。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骨子里始终怀有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偏执和热爱。我从事农业农村工作已有35年,从1988年到2023年,我一直战斗在农业一线,并把农业事业当作我毕生的追求,付出了全部心血。”代国权道出了心声。
代国权对眼下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他紧紧围绕农业优势产业进行规划、项目申报和实施,将农业实用技术运用到产业发展当中。从乡镇农推站到县农业项目服务中心,从一般技术员到正高级经济师,代国权都以服务“三农”作为自己的职责。
岑巩县是贵州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这给了代国权大展身手的机会。岑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稻制种产业,围绕打造现代种业,先后出台了《岑巩县人才服务粮食安全工作方案》《岑巩县激励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实施方案》等政策,同时还积极主动深化与中国水稻研究所、贵州省农科院、贵州大学等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全面推动“思州稻种”研发检测技术攻关,紧扣水稻制种“育繁推”一体化建设,与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贵州兆丰种业有限公司。这些举措的实施为全县打造了专业的制种科研平台,积累了成熟的制种技术,孕育了大批专业的制种人才,正是在这种良好的工作环境下,代国权干事创业充满了激情和动力。他先后获得了贵州省农业丰收一等奖、四川省计算机科学技术三等奖、种业改革40周年征文优胜奖等奖励,也获得了黔东南州州管专家等诸多称号。
“在2010年以前,我们水稻制种生产条件较差,机械化利用率低,在耕作和收割等方面全靠人力,劳动成本高。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与农业战线上的同志积极谋划和争取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制种大县奖励政策等项目,2013年我县被认定为‘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2015年以来累计获得了国家3.05亿奖补资金。”代国权说。
2022年岑巩县发展杂交水稻制种面积3.55万亩,生产种子782万公斤,实现产值2.06亿元。与2021年相比,制种面积、产量、产值分别增长10.25%、11.43%、47.15%。在产量随着面积稳步增长的情况下,产值增幅几乎翻了一番,更有多名技术员被选派到孟加拉国、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开展技术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当前,我们正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最佳时机。
作为基层农业科研人员,代国权表示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获得“突出贡献人才奖”作为动力,在农业事业道路上不遗余力贡献自己的力量,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和培训,做好农技人员“传、帮、带”,加强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为加快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县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