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顾婷英 朱庚奇
今年以来,黔东南州以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抓手,深入开展城镇精致管理、乡村庭院美化、文明新风倡导、乡村法治教育普及四大行动,多措并举,以“小切口”实现“大变样”,让城乡更宜居,让生活更美好。
走进丹寨县雅灰乡翁帮村,处处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村民们自发在家门前、村主干道、活动广场,对路面落叶、生活垃圾以及周边花草进行清理、管护。自该村开展“和美乡村”建设以来,在党员干部的带头下,村民们日渐形成了不乱扔乱放,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新格局。
“现在我们有空了不用谁喊,自己就来打扫卫生弄干净,收拾一下花草,我们住起来也舒服。”翁帮村村民说。
在该村的休闲广场内,法治文化长廊美观独特,各类健身器材一应俱全,与附近花坛多姿多彩的花朵构成了一幅精致舒适的乡村美景图。这里不仅成为了村民开展民主院坝协商的好地方,也成为了大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2022年以来,丹寨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070万元,在全县122个行政村(居)开展乡村长廊打造、篮球场建设以及健身器材投放,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为广大村民提供了“城市化”的生活环境和就业创业环境,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为激发村民自治内生动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开展年度总积分制奖励兑换活动,村民们维护好自家的卫生、做好产业发展,争取获得积分,再到爱心超市兑换奖品,已成为大伙日常生活最期待的事之一。此次年度兑换除了对积分排名前三名的村民进行表彰,还会给予冰箱、彩电等实物奖励。如今,“积分”不仅能兑换物品,还赋予了其新内涵,激发村民自治内生动力。
“实施和美城乡‘四大行动’,不仅可以提升环境卫生,还能带动产业发展,对推动乡村振兴也是助力和补充。”南猛村驻村第一书记蔡孟阳说。
在剑河县,该县在狠抓乡村庭院颜值、内涵的同时,着力打造种、养、手工、休闲旅游为主,“百花齐放”的特色庭院经济既带富了“农家乐”,又甜了农户。
目前,我州各村(居)涌现出一批微茶园、微菜园、微果园、微农场等,形成了以麻江蓝莓、镇远玫瑰花、从江禾浪为代表的庭院特色种植业,以雷山银饰、三穗竹编、榕江农村电商为代表的庭院特色手工业。
我州通过“积分制+”“晒比评述”等多种方法推动和美城乡“四大行动”。截至目前,全州共申报创建示范街区、示范道路16条,交通堵点治理率117.65%,开展乡村庭院培训农户17.12万人次,747个村开展“一村一品”创建,庭院经济规模达1.77亿元。全州推广“合约食堂”治理模式村(寨)达5580个,全州培养村(社区)“法律明白人”12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