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晨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前进道路上,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环顾内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伟大斗争,唯有正确理解和把握斗争精神,继续发扬斗争精神,才能迎难而上,一仗接着一仗打,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斗争的正确方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首先不能忘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不能在风云诡谲、危机四伏的斗争中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共产党人斗争的正确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正因如此,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
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深刻认识斗争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扬斗争精神,既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也要立足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变革和进步的现实格局,还要面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和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因此,斗争精神既闪烁着经纬清晰的理论光芒,也深蕴着特征明显的实践意蕴。新时代的斗争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革命品格的坚持发展,强调了斗争是普遍存在的永无止境的历史活动,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新时代的斗争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巩固彰显,体现在斗争为了人民,中国共产党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坚持人民在斗争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在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赢得斗争胜利、开创历史伟业。新时代的斗争精神是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宣誓,当前,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在强国征程上,发扬斗争精神就是要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
直面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磨砺敢于斗争的坚强意志。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远征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一个接一个,中国共产党总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不迷信客观条件的优势,从不因为客观环境恶劣而放弃斗争,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系列的标志性成果证实,万山遮拦和豺狼阻路吓不退、难不住、挡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巨轮的一往无前,更击不垮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敢于出击、敢战能胜的斗争意志。敢于斗争的坚强意志不是与生俱来的,正所谓百炼才能成钢。从思想淬炼中汲取信仰之力,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尤其学好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用“两个结合”的智慧品格照亮伟大实践的前途命运,把理论武装头脑的成效转化在攻坚克难、化解矛盾和驾驭复杂局面上。于政治历练中永葆忠诚之心,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敢于发声,在意识形态斗争里敢于亮剑,在推进改革发展时敢于碰硬,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较真,在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上敢于针锋相对。在实践锻炼中厚植立身之本,要主动赴基层一线和艰苦前沿,经受历练、接受考验,深悟“吃苦”哲学,要深入进群众身边和百姓心尖,迈开步子、放下架子,争拜人民为师,翻越“边远穷山”强筋骨,敢摸“烫手山芋”求实绩,解决“急难愁盼”守民心,用干事“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
精准把握斗争进程和出招时机,锤炼善于斗争的过硬本领。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光有威风而没有本领是无用的。”这启示发扬斗争精神从不是逞强好胜、争勇斗狠,也不是墨守成规、思路僵化,而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准确认识事物普遍联系的多样性和现实矛盾之间相互斗争的复杂性,因时因地采取最为有效的行动,掌握善于斗争的过硬本领。历史告诉我们,抓住斗争规律、善用斗争方法,讲究斗争艺术是赢得伟大斗争的关键。首先,抓住斗争规律就要胸怀“两个大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斗争演变机理,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做到胸怀天下,先谋于局。其次,善用斗争方法就要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结合,洞穿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准工作重点,就要在大局之下落实局部、统筹兼顾,坚持“看一时”和“重一贯”相结合,坚持“全方位”和“多角度”相结合。最后,讲究斗争艺术就要把握灵活性,确保在斗争博弈过程中,既要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硬功夫,又要有推波助澜、借势谋势的巧办法。斗争过程既坚持底线思维,有理、有利、有节、有度,又要赋予弹性、利用柔性、保持韧性,根据事态和形势的变化,抓住最佳的斗争时机,掌控合适的斗争火候,把握张弛有度的斗争节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始终掌握斗争的主动权。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