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雪村
在锦绣黔东南大地上,走出了许多能工巧匠,她们用精湛技艺,把民族非遗绘就在纸上,创作在服饰上。一针一线,绣出了黔东南人民对艰辛岁月的深切回眸及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蒋秀菊是贵州榜香郁苗绣服饰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是一个生长在 氵舞 阳河畔的苗家人,她喜爱绘画,从小深受苗族历史故事和传统苗绣影响,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苗绣事业,不仅为传承和弘扬施秉苗绣做出了突出贡献,更为全县广大农村妇女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跋山涉水 让苗绣技艺“绣”出产业
自2011年,蒋秀菊主持工作以来,为了传承和推动苗绣发展,她跋山涉水,走访记录下县内及周边县市各苗族村寨的刺绣技术,并整理回来深入学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蒋秀菊的不懈努力下,由榜香郁提交的“苗绣助力就业减贫——贵州省施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案例”获第三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件。
2018年以来,公司牵头负责《贵州苗族手工艺特色产业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和《苗族破线绣技法推广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实现将苗族手工艺进行推广示范形成特色产业技术,并将苗族破线绣技法进行推广形成产业化。
如今,公司拥有一支约1000余名专业绣娘的团队和一批专业的设计师、制版师、打样师,实现“手工、机绣、手工+机绣”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不仅提高了企业生产力和利润率,增加了城乡妇女的收入,也满足了市场需求。公司也先后获得了79项国家专利和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等一系列荣誉。
传承弘扬 让苗绣产业“绣”出自信
为改变苗绣技艺传承人日益减少的局面,改变苗绣技艺中“人亡艺绝”的处境,多年来,蒋秀菊每年都会在施秉县内少数民族村寨以及县内移民安置区开展苗绣技能免费培训,毫无保留地把刺绣技法传授给农村妇女,免费提供刺绣所需原材料,并承诺所绣作品全部收购。
在蒋秀菊的带领下,该公司2018年以来累计培训妇女3500余人次。通过培训,不仅提高了农村妇女的刺绣技能,还激发她们对传统手工艺的热情,扩宽了她们的就业增收渠道,让越来越多的绣娘参与到其中。
“让‘指尖技艺’真正转化为‘指尖经济’,让广大农村妇女有活干,有钱挣,生活过得更美好,这就是我的梦想与初衷。”蒋秀菊说。
主动作为 让苗绣产业“绣”出希望
十几年的民族文化传承之路让蒋秀菊意识到,开发苗族文化商品,不仅是传承民族文化,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事业。
2018年以来,蒋秀菊结合公司苗绣产业优势,先后加入到“民营企业助推脱贫攻坚”、“百千万”和“万企兴万村”行动中,与部分村寨签订帮扶协议,并在贫困乡镇村寨建立刺绣生产基地,以“公司+基地+绣娘”的生产模式进行产业化刺绣生产,以订单扶贫和产业扶贫的方式引领带动苗寨姐妹脱贫增收。
她多次深入贫困村寨为受灾群众、贫困绣娘、贫困学子等送去生活物资及现金,为他们及时解决生活困难。
同时,借助国家政策的东风,建立了就业扶贫车间,并以“订单扶贫+就业扶贫”的形式带动周边贫困妇女就业增收。截止到2022年7月,公司基地、就业扶贫车间人数共计1000余名,年人均收入在8500元以上。
蒋秀菊的默默付出,不仅让少数民族妇女实现了依托特色民族产业实现精准扶贫和脱贫,更是为施秉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蒋秀菊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好评以及社会的认可。她本人先后获得了省“最美创新青年”、贵州省十大“最美青年”、“最美贵州人”、贵州“最美劳动者”、中国优秀青年设计师、贵州“五四青年奖章”、贵州省最美劳动者、贵州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