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杨理显 姚进忠
美丽乡村建设,美在建设,更美在行动。近年来,黎平县坚持党建引领,以户为基,以院为体,因地制宜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缔造群众幸福生活,取得明显成效。
该县龙额镇登晒村通过发动外出务工人员募捐、村民投工投劳等方式,用募捐到的3000元资金,建设了村寨花台2100米,有效助力乡村振兴。登晒村在建设美丽乡村行动中,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分男女老少,全员出动,除了购买水泥、沙子之外,像搬运石头、搅拌砂浆、回填泥土、栽种绿植等,这些都是村民自己投工投劳完成的。
该村古稀老人杨才基,不仅自己家的环境卫生打理得井井有条,还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经常为村里的建设出工出力。这次乡村庭院美化行动,村里通过微信群发布通知后,外出人员纷纷募捐,他儿子还特意打电话嘱咐他,要支持村里的建设。
“群众热情高涨,几乎在家的人员都出动了,各小组也在相互比拼,活路都是抢着干,抢石头、抢砂石、抢泥巴,样样都抢,生怕慢点就抢不到了。”登晒村党支部书记杨洁热情洋溢地介绍村民建设花台的情景。
登晒村全员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得益于一个强有力的党组织堡垒。
据悉,该村共有村民270户1030人,其中广西籍33户129人。立足一村跨两省(区)的现状,登晒村按照实行村务、财务两公开,以村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结合,落实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四民主”制度,建立组织联建、矛盾联防、纠纷联调、普法联宣、法律联援“五联”工作法的模式,不断强化联合党支部建设,党群同心、干群联手,合力建设美丽乡村。
“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抓好寨管委、村规民约执行委员会、治安巡逻队‘三支队伍’,激活群众内生动力,实现了从以前的干部努力干,群众站着看到现在的群众努力干,干部帮着干的转变。”龙额镇党委书记吴朝志介绍说。
在乡村振兴建设中,黎平县以乡村庭院美化为抓手,抓好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五改”的落细落实,大力推进州县乡三级乡村庭院美化行动示范村、示范户建设。
庭院美化,不仅美了人居环境,还促进了村民的经济增收。
在该县水口镇岑信村,村民们往一个个废弃的灶台内填土,准备种植花椒等植物。
据悉,这些灶台为该村易地移民搬迁的农户所弃。庭院美化行动开展以后,岑信村因地制宜,发动群众往灶膛里回填泥土,就地种上绿植,既美观大方,又避免了大拆大建,在最小投入中,实现了建设最大化、效益最大化。
在庭院美化行动中,岑信村以党员为示范带动,大力发展“微花园”“微果园”“微菜园”“微鱼塘”建设,充分利用村头寨尾荒地、房前屋后空地、道路左右边角地等种植黄蜀葵、花椒等集观赏性和经济性于一体的绿植,得到群众广泛支持。
黄蜀葵种下后50天左右开花,花期长达2个多月,经济周期短、效益好,是庭院经济中一个较好的种植项目。
目前,岑信村建设了“微花园”18个,共计种植黄蜀葵6亩6000株、花椒280棵;建设“微鱼塘”26个,投放鱼苗1000余公斤。预计实现庭院经济收入10万元,其中40%纳入村集体公共区域,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
“我们深宣传、广发动,在庭院美化中,以点成面、以废为宝、以少成多,在从‘一处美’向‘一片美’发展中不断转变群众的发展观念。”岑信村驻村第一书记吴元昊介绍说。
行走在中潮镇佳所村青石铺就的步道上,生态田园风光映入眼帘。池塘里云影徘徊,鱼儿游弋;步道两旁,月季爬满围栏,农家小院里钻出的三角梅,在清风中轻轻摇曳……放眼四周,拉长穗的亮叶桦、开米色花的板栗树、结青果的杨梅、挂金果的枇杷,热热闹闹地装点着佳所村的夏天。
“房前屋后变样了,以前的荒地、空地变成菜园或花果园,再用竹篱一围,仿佛世外桃源。”佳所村第一书记穆锐笑着说,自庭院美化行动开展以来,不仅村寨美了,产业也蒸蒸日上。
近年来,黎平县配齐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把思想政治好、道德品质好、致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党员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来,突出村支部书记的年轻化、知识化、技能化,不断提升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能力和精气神。在党建引领下,黎平县各村寨共建成微菜园、微花园、微果园6680个,改建菜园、果园3279个,村寨内公共区域播散花种960.2公斤,新植树13983棵,打造完成庭院特色产业小园138个,培育庭院农家乐64家,庭院经济正以蓬勃之势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