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龙菊 王运超) 近年来,我州教育系统着力深化东西部协作,依托“桥头堡”政策机遇,把好“引、育、管、用”关,全链条式打造素质过硬教师队伍,推动全州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铺设“引”才路,打造引才聚才“磁力场”。坚持把人才引进工作作为补齐教育短板、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重要抓手。认真贯彻落实《黔东南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打破户籍、地域等条件,全力解决引进人才生活、住房、子女入学、户口迁移等问题,通过政策吸引,引进高层次人才,增强教师队伍力量。2022年,全州招聘教师3013名,其中事业单位公开招聘707名,人才引进121名,公费师范生专项招聘10名、特岗教师招聘847名、政府购买服务1319名,三支一扶9名。
搭建“育”才桥,夯实育才惜才“主阵地”。探索实施佛黔教育“结对子”,通过网络云课堂、优秀师资线上共享、人员互访、视频会议等方式交流合作,实现教师互访、理念互鉴、资源共享,不断提升教育人才内涵式发展。2022年以来,全州共有23个“三名工程”工作室与广东省佛山市21个“三名工程”工作室结成对子,佛山市81所中小学校、幼儿园与我州76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建立“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关系,其中19对学校被两省教育厅确定为粤黔教育共建协作帮扶示范校。
严把“管”才关,营造管才爱才“好环境”。坚持“严”字当头,狠抓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以“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自我革命精神,召开全州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暨师德师风整治工作会议,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时刻牢记永葆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今年来,全州教育系统召开县(市)级以上师德师风整治会议17次,召开校级层面会议2200余次,进一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精准“用”才观,建强用才重才“人才链”。坚持“成熟一批、使用一批”,选派政治素质好、发展潜力大、工作表现突出、敢于担当作为、业务精湛的教师选派到最需要的地方。持续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和“三区”支教活动,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2022年州域内教师、校长交流轮岗1945名,选派243名教师到乡村开展支教工作,实现州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同时,充分用好退休优秀教育管理人才资源,积极开展“银龄计划”,引进留用37名,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