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5月29日

真抓实干闯新路 苗乡盛开“幸福花”

—— 记贵州省“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丹寨县排调镇人民政府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佳丽 通讯员 余绍立 曹锦烘

排调,一个坐落在丹寨县大山深处的苗族乡镇,在先后获得了“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国家卫生镇”等荣誉称号后,今年4月,排调镇人民政府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

人民满意的背后,是该镇抓住了“党的建设”和“人民至上”这两个关键,始终把富民、强民、利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奋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镇呈现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夯实富民之“基”

排调镇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长期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让忠诚成为排调镇党员干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最鲜明的政治底色,奋斗新时代、贡献新力量。

排调镇地处偏远,苗族同胞们在山间分散而居。排调镇把全镇72名干部分成22个小组,每个小组每个月负责走访一个村,实现全镇22个村(社区)都有小组负责。

走访中重点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进行全面走访,核实家庭收入、住房、医疗、教育等保障是否稳定,对存在的风险和发现的问题,一月一研判,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同时一并检查农村消防、道路交通、地质灾害等安全领域存在的隐患,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建立问题台账,明确专人限期解决,让防贫风险、安全隐患、矛盾纠纷苗头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置。

“通过镇村两级常态化走访摸排,我们今年共研判纳入新增监测户5户16人,排查安全隐患68处,化解矛盾纠纷33起,全镇没有一户返贫、没有一起重大矛盾纠纷、没有一起安全生产事故、没有一例恶性刑事治安案件。”镇党委副书记陈成说。

探索强民之“举”

群众就地增收难、发展动力弱、人情负担重,是长期困扰基层群众强起来的三大障碍。找到症结后,排调镇以发展产业、移风易俗、技能培训作为强民三大行动,让群众在小康路上越走越宽。

“原来我们没得技术,镇里组织专家到产业基地现场教学,手把手教技术,今年蓝莓管护好多了。”谈到“新工作”,方胜村村民刘开相底气十足地说。2021年以来,全镇实施产业项目27个,实现产业利益分红建档立卡户全覆盖。

“我没有文化,镇里组织妇女手工培训,现在都在镇区开门店了,生意还可以,比去外面打工强多了!”宰宿村村民杨敏掩饰不住心中的感激之情。2022年来,排调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66人次、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157人次,促进外出务工就业、就近就业3848人次。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乡村“酒席风”,一直被群众所诟病。针对这一问题,排调镇动员党员带头,除了婚丧嫁娶,其他的酒席一律不办,并制定了村规民约,由镇村两级组织退休干部、族长、寨老等群体成立劝导队,凡是有想办满月酒、进家酒苗头的,由镇村两级劝导队去劝解。

据统计,今年1-4月,排调镇群众办酒席比2022年同期减少36%。“办酒只办丧娶嫁、其他礼金不再拿”在全镇蔚然成风。

办好利民之“事”

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教育发展、特殊群众关爱是群众最期待解决的事情。

“我们把农村消防池、产业路、农村停车场、路灯作为我们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去抓好落实。”镇长王德琴介绍,2021年以来,实施安装农村太阳能路灯445盏,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新建卫生厕所360个,实施产业路建设6条20公里。

在此基础上,还以“庭院美化”为抓手,建立“一周一大扫除、一月一评比、一季度一考核”人居环境整治机制,发动群众清除农村脏乱差“死角”,村容寨貌焕然一新。“环境好、生产便利”成为群众最直观感受。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手段。该镇积极与东西部协作的结对帮扶城市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对接,在南海区定点帮扶结对的关心帮助下,动员民营企业家捐赠15.5万元成立排调镇教育高质量发展基金,用于奖励教学质量好的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让教师和学生更有积极性。

青壮年基本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成了需要重点关心关爱的特殊群体。排调镇开展“双阳行动”,安排全镇干部职工结对联系,每月帮助帮扶对象解决问题和困难,让远在外地务工的家人安心。目前,全镇72名干部职工与265名留守儿童、373名留守老人结成了对子。

真抓实干闯新路,苗乡盛开“幸福花”。时光没有辜负排调镇人民政府每一个砥砺奋进者、逐梦前行者。

--> 2023-05-29 —— 记贵州省“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丹寨县排调镇人民政府 1 1 黔东南日报 c217880.html 1 真抓实干闯新路 苗乡盛开“幸福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