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文良
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自2012年起,我国先后分6批将8155座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目前,福建省已有552个中国传统村落,位居全国第六位。(人民网5月27日)
几年来,各地纷纷出台措施,加大了对古村落的保护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也不能否认,有些地区的古村落保护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有些地区对村落中的古建古物进行了拆除,使古村落失去了文化根脉。
因此,各地在对古村落进行保护中,要围绕散落在古村落中的“古”物,结合现代生产生活中的“特”品,下大力打好特色牌,从而让更多的古村落焕发新生机,成为吸引八方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围绕“开发”做文章,避免开发改造过程中的大拆大建倾向和“你有我有全都有”的雷同,而是注重历史民俗文化的挖掘,对一些古建筑要实施复原性保护,实现古今融合统一。在推动“农家乐”餐饮、打造新兴的民宿中,既要体现古老的风格,又要蕴含现代的气息,避免盲目跟风、拿来复制的抄袭化。
围绕“文化”做文章,加大对古村落文化遗迹、文化资源和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撰写符合历史实情的解说词,精心打造一批具有本地特点、别处无法全部照搬的古村落旅游精品项目,研发一批既有观赏实用价值、又能传承当地古老文创产品,使乡村旅游与当地美食、村落历史、传统民俗等深度融合。
围绕“服务”做文章,把发展古村落旅游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道路、停车场、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营造良好的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环境。同时,要强化服务无止境的理念,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和管理水平,满足人们到古村落旅游休闲的不同需求。